金秋九月,教研启新。为进一步深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提升教师跨学科项目设计与实施能力,罗湖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于9月11日成功举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研会议。
一、成果回顾:砥砺奋进结硕果
会议伊始,教研员宗艳老师系统回顾了上学期区、市两级竞赛的优异成绩。在区级竞赛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万象杯”教学能力大赛顺利完成评审工作,获奖证书现场发放;市级竞赛中,罗湖区9个参赛案例全部获奖,其中初中组两个案例荣获一等奖,获奖率显著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这些成绩充分展现了罗湖区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上的扎实功底和创新活力。
二、固本强基:强化纲要学习与科组建设
科组建设是学科发展的组织保障。针对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的现状,会议重申要深入学习落实2017年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科组长要切实履行职责,定期组织开展学科教研,确保教学设计严格遵循纲要要求,并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
三、创新实践:推进跨学科项目式学习
会议再次明确,未来罗湖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必须以“跨学科项目式学习”为核心方向。
在罗湖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持续推进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背景下,上半年涌现出一批体现创新实践理念的优秀课例。桂园中学石映雪老师的《诗韵青铜:镌刻时空的邀请》,红桂中学陈秋华老师的《趣智校园——机器人探索工坊》,翠竹外国语实验学校肖玲理老师的《绘制校园地图》,洪湖小学罗依雨老师的《荷韵传承:我是种荷小老师》,翠园实验学校林双霞老师的《荒野求生记:星空指路》,这些优秀课例共同体现出罗湖区在推进“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方面的扎实探索与创新成效。教师们从真实问题出发,推动学生形成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方面的意识和能力,充分实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育人目标。
四、案例分享:南药文化课程的创新实践
罗湖实验学校朱薇馨老师分享了优秀案例《粤韵悠扬——靓汤中的南药之旅》。该案例是中医药文化与综合实践活动深度融合的优秀范例,课程以岭南煲汤文化为载体,结合疫情后学生对中草药的兴趣,设计了三个阶段:汤料知识探索、药效研究与个性化汤方设计、创意物化实践。学生通过实证调查、实验观察、产品制作等实践活动,实现了从发现问题、探究学习到创意物化的完整闭环,充分展现了项目式学习的魅力。优秀案例的展示给广大教师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获。
五、新学期展望:多维推进课程创新
会议的最后对新学期的工作做了部署:“第二届罗湖区课程博览会”将全面展示各校课程建设成果;“百人听千课”活动将重点关注教师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学科项目式展示活动将继续深入开展。同时,市赛选手培训工作正在紧张进行,区域项目式学习推进计划也将与综合实践活动深度整合,形成育人合力。
实践育人守初心,融合创新启新程。未来,罗湖区将继续以集团化教研为平台,继续深耕项目化学习,以真实问题为导向,以问题解决、创意物化为目标,构建跨学科教学新样态,共同谱写素质教育新篇章!
撰稿人:柳旭
审核人: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