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茧:一场关于成长与蜕变的教育叙事
5月27日,深圳市罗湖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在罗湖高级中学召开“破茧——2024年入职新教师‘10项基本功’过关考核行动总结大会”。这场会议不仅是对486名新教师专业成长的总结,更是罗湖教育向未来发出的铿锵宣言。
【导语】以青春之名,赴教育之约
五月鹏城,万物并秀。这场承载着教育理想与实践智慧的盛会,既是对新教师专业成长的全景式回望,也是罗湖教育向未来递交的“育人答卷”。当课堂实录的镜头与诗朗诵的青春之声交织,当教研员躬身指导的身影与AI赋能的数智图景辉映,罗湖教育的“破茧”叙事,正以蓬勃的生命力诠释着罗湖教师队伍建设的深层逻辑。
一、破茧:一场淬炼教育初心的成人礼
会议以一段纪实短片拉开帷幕。镜头里,新教师们从青涩的板书设计到从容的课堂驾驭,从教研活动中的蹙眉沉思到分享会上的侃侃而谈,365天的成长轨迹被浓缩成3分钟的光影记忆。教科院教研员们跋涉74所学校的足迹,化作视频中一张张的听课实录;1021节评课数据的背后,是“把脉问诊式”指导的匠心——这不仅是新教师的蜕变史,更是一部教研员与青年教师共成长的“双螺旋”育人画卷。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梧桐小学鲍欣杰老师在发言中回忆起教研员的悉心指导,“数学板书是思维的可视化,每一组图形都应像艺术品一样具有引导性”。这番质朴的话语,恰是罗湖教育“破茧行动”的价值注脚:通过系统化的十项基本功训练,让初为人师的教育理想照进现实。
“那些被质疑撕碎的夜晚,那些被数据重构的黎明,都在教育集团的熔炉里,锻造成破茧的锐角”,20名新教师代表集体诗朗诵中的誓言振聋发聩。罗湖外语学校徐爽老师关于青年教师培养的分享,揭开了“破茧”行动的另一重维度:当教育理想与系统培养深度融合,便能激发成长的蓬勃力量。
二、铸剑:以数智之刃劈开育人新境
当布心小学肖莉老师展示《以数智课堂撬动育人方式变革》时,“一间教室的革命”教育探索案例,揭示着罗湖教育改革的深层密码。这种变革绝非技术堆砌,而是根植于扎实的教研根基。水田小学李艳芳老师《破茧化蝶凭智翼,AI赋能坨拓新城》的分享,将AI技术深度融入教学诊断的场景具象化:智能备课系统实时生成个性化教案,课堂行为分析算法精准捕捉学生认知盲区,教育大数据正在重构“教学评一体化”新范式。
三、振翅:让教育理想照见现实图景
区教育局副局长陈亚桥在致辞中指出,本次总结会不是新教师学习的终点,而是再学习、再出发的起点。她强调,一是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师德师风方面的重要论述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二是用好罗湖多元培养的平台,专注个人素养提升;三是主动顺应数智化教育改革的浪潮,促进自身教学实践能力的增长;四是以开放融合的心态,敢于示范担当。
区教科院副院长陈小波在讲话中指出,教学即育人、教研即发展,要把创新思维融入教学、坚持五育融合学科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他强调,新教师要秉“心中大我”弘道追求,持“勤学笃行”深耕教坛,在立德树人征程中育时代新人,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
【结语】以破茧之姿,赴星辰之约
从“教学基本功”到“育人真功夫”,从“个体破茧”到“群体涅槃”,罗湖教育正在书写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三重进阶”:以扎实学识筑牢育人根基,以创新思维破解教育难题,以数智素养拥抱未来挑战。
教育,本就是一场静待花开的守望。当新教师们带着“破茧”赋予的勇气与智慧走向讲台,他们终将成为托举教育未来的翅膀——因为每一双振翅的蝴蝶,都在为春天增添新的色彩。这,或许就是罗湖教育献给时代的最好答案:以教师的蜕变,回应教育的初心;以青春的力量,铸就罗湖教育的未来。(文:李金璞图: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