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8日下午,深圳市罗湖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召开全区小学教学工作会议。区教科院领导、小学学科全体教研员、各小学主管教学副校长及教务主任共同参会,会议围绕AI赋能教学、课程综合化改革、质量监测与学业分析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研讨与部署。
会议首先聚焦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区教科院信息中心主任李艳芳在《数智赋能:构建“师-生-机”协同进化的课堂新范式》主题发言中指出,教育结构正从“师-生”二元向“师-生-机”三元协同演进,教师需转型为学习引导者,学生需提升AI驾驭能力。她介绍了智慧学习系统等区域实践,呼吁推进规模化数智教育应用。滨河实验中学教学中心副主任施勇通过案例展示生成式AI在备课、教研等环节的应用价值。布心小学教科研主任徐敏结合具体课例,演示了AI在学情分析、思维培养和课堂重构中的实践成效。三位发言人均强调了人工智能对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推动作用,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实践路径。
会议随后进入新学年重点工作部署环节。罗湖区教科院专家肖莉以《探路课程综合化实施》为题,从“为何推进、如何实践、特色何在”三个维度,系统阐述了区域课程综合化改革的实施路径与创新成果。她指出,在教育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当下,课程综合化已成为破解传统学科壁垒、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探索。作为教育改革的前沿阵地,罗湖区通过系统性的学习、研究与实践,持续探索课程综合化路径,旨在为学生提供更优质、更全面的教育供给,其探索兼具实践价值与推广意义,未来大有可为。
区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主任张海洋就2025年省级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作出具体部署。他指出监测工作已实现常态化,基于去年监测结果,罗湖义务教育质量整体表现优良,多项指标显著超出全省平均值,但仍需重点关注睡眠管理和作业设计等薄弱环节。他要求各校强化数据应用实效,深入推进“以评促改、以评促建”,全力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区教科院小学教研室主任张静系统回顾了上一学年教研建设与教学质量监测成果,并对学业质量进行了深入分析。她强调应基于实证数据推动教学改进,指出今后命题将更加突出生活化与情境化导向。新学年小学教研工作将聚焦于“新质课堂”建设、教学设计创新、拓维课程实施与教研机制优化等方面,持续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
副院长陈小波在总结中强调,数字化已进入深度融合教育的新阶段。他明确首批实验校将开展“拓维课程”实践,依托AI工具重构教学、推动教师转型,要求教学管理者率先学习、聚焦问题、提升课堂实效,系统性推进课程、教学与评价改革。
院长李春娥进一步指出,教学改革核心在于“方法落地”,而非空谈理念。她要求教研员与教学管理干部深入一线,聚焦课标拆解、AI备课、跨学科项目学习等关键环节,以“教学评一体化”推动课堂实质变革,并强化数据驱动下的学校应用考核。她呼吁摒弃传统模式,鼓励以先锋教师为试点,“小步快跑”推进创新,切实提升教育质量。
本次会议全面梳理了罗湖教育在数智转型、课程重构、质量提升等方面的探索与成效,为新一年度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明确了实践路径与行动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