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日,罗湖区“3+e+N”新课堂模式促进地理实践力培养暨高中数字化“思乐”课堂教学探讨在深圳市罗湖高级中学顺利进行。罗湖区高中地理教师应邀参加,本次活动由罗湖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高中地理教研员刘春明老师主持。
本次活动分为课例展示、课例点评、科组备课经验交流、专题讲座四部分。
一、课例展示
高琳曼老师给全区地理教师带来了精彩纷呈的课例展示《水循环》,课例全程贯彻“3+e+N”新课堂模式。高老师首先利用课前自主学习单了解学情,其次通过真实的案例2023年9月初超强台风海葵登陆广东地区,导致深圳市罗湖区大面街道内涝积水严重的案例设置出两个学习任务,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利用信息化平台“12xue”完成任务,任务一引导学生去理解水循环的概念、环节和类型,并请同学上台画出水循环的示意图、进行讲解;任务二通过学生抢答、小组讨论、小组代表代表讲解的方式,探究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二、课例点评
课例展示结束,罗高高级教师龙展智老师首先对本节课进行了点评,龙老师认为高老师真正贯彻落实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是罗高的“3+e+N”新课堂模式。其次龙老师介绍了新课堂模式,“3”是课前自主学习、课堂合作探究、课后巩固提升,从自主学习单中发现问题,从导学案中解决问题,从拓展学习练习中拓展问题;“e”是数据的采集与应用,“N”是教学变式,教师依据学情灵活调整。
三、科组备课经验交流
罗高地理科组长邓巍老师就数字化高效集体备课经验与参会教师进行了深度交流。首先,邓老师以高老师的课例介绍了“3+e+N”新课堂模式,并对传统课堂与课改课堂进行了比较,强调标准化自主学习单是构成数字化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单的编写要遵循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原则。其次说明了在二次备课时,要备学情、备目标,坚持教学评一致性、备活动、备评价。最后,邓老师展示了科组成员关于地理实践力的课题、土壤实验、学生自制的教学模具、学生采访视频以及收获和反思,集体合作可以让备课越来越轻松,新课堂模式下的师生关系会更加融洽,教学相长会更好的实现。
四、专题讲座
刘春明老师首先对高老师的课表示了高度认可,是符合新课标要求。其次解读了“思乐”,教学就是要将学生由苦导乐,让他们学的轻松,学得容易,学的得法,学的快乐!数字化平台、数字化资源库和数字化教材对于学生学习的帮助是非常大的。近年来,罗高进行教学改革,实行“3+e+N”新课堂模式,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必由学、智学网、12xue,给学生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教学效果显著提高,高考成绩年年攀升,罗高的办学质量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同时刘老师也分享了2023年教育部发布的《教师数字素养》,标准制定了教师数字素养框架,框架包括5个一级维度、13个二级维度和33个三级维度,其中一级维度包括数字化意识、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数字化应用、数字社会责任、专业发展等5个方面,标准将用于对教师数字素养的培训与评价。文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数字化的应用,指教师应用数字技术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在新型教育生态形成的当下,面对更智能的教学环境、更开放的教育资源、更灵活的教学模式,教师更需要提升自身数字化教育教学应用水平,以教育教学全过程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充分发掘并利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将数字技术资源融入教学设计、环境创设以及学业评价中,优化教学流程,提升课堂活力,实现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学习。教师还应关注数字技术资源对学生数字素养与身心健康的影响,以数字化赋能“五育并举”。最后刘老师对新课标的新教学理念和学科核心素养分享了自己的理解,干货满满。
本次活动在专题讲座结束,刘老师在肯定本次活动的同时,也肯定了罗湖区地理教师们在高考中做出的贡献,同时也对全区地理老师发出邀请,期待开展更多的教研活动,相互交流,相互促进。
通讯/供图、稿:罗湖高级中学地理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