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深圳市罗湖区小学数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与教学研讨活动在百仕达小学顺利开展。罗湖区小学数学教研员穆传慧老师、百仕达小学熊佑平校长、罗湖区审辩式学习核心成员参加了本次活动。本次活动分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分享、课堂展示与对话、专家分享三个环节。
活动伊始,百仕达小学熊佑平校长致开幕辞,熊佑平校长对百仕达小学的办学理念和数学特色两个方面做了简单介绍,最后预祝本次活动圆满成功。活动第一环节为小学数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分享,程红春、汪香香、陈婷、孙洋老师分别分享了关于小学数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观点。
程红春老师从三个方面介绍了百仕达小学数学课程的建设与实施,阐述了背景与框架、分层走班模式、思维课程。汪香香老师介绍了拔尖创新人才应该具备的素质,以深圳市水库小学“臻美数学”校本课程为案例,介绍了校本课程的理念与学生的创新意识的提升。陈婷老师认为小学阶段也是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关键时期,并以审辩式学习“五学课堂”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进行实践探索。孙洋老师以创新人才的课程建设与实施,以螺岭“新生活教育”数学课程建设为例展开分享。穆传慧老师对四位老师的精彩分享一一作了点评并提出建议。
活动第二环节是由穆传慧老师和百仕达小学501和502班C组学生共同带来了《泰坦尼克号在哪里?》,为在座的各位老师展示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课堂教学探索。
活动第三环节,穆传慧老师作《审辩式学习: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专题讲座。在分享中,穆老师多次用自己的教育教学经历介绍如何设计学习共同体,如何设计学习单,如何设计学习活动,如何开展评价,如何直面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都有非常具体的指导意见。
11月1日20:00在腾讯会议继续开展了主题为“共赴有思想、有灵魂的数学课堂”的罗湖区小学数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与教学研讨活动。本次会议由穆传慧老师主持,程红春、汪香香、陈婷、孙洋、齐小谊、陈报、孙娟、黎子康参加了本次研讨活动。
首先,穆传慧老师作《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小学数学教师的责任担当》的专题讲座。穆老师从“背景与思考”“解构与建构”“目标与行动”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程红春、汪香香、陈婷、孙洋老师就昨天的分享再进行更深入的交流。程红春老师首先阐述了数学课程体系建设的背景与框架,以学为本为核心构建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及活动课程。接着重点介绍了差异化分层走班教学模式,从分层的原则、分层目标的制定、分层内容的选择、分层教与学方式的调整、分层作业和评价的设置等几个方面作了详细描述。最后介绍了思维课程,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编制教学内容,以小组合作模式为主导实施教学。汪香香老师首先以《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课为例讲述了审辩式学习中“五学课堂”对学生思维的激活、启发与呈现而发生的真真切切的影响。接着以深圳市水库小学“臻美数学”校本课程为案例,向团队老师介绍了校本课程的理念与学生的创新意识的提升。陈婷老师认为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我们应担负起的责任,接着从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入手,以《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一课为例,阐述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知识的进阶,更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和核心素养的发展,让每一个有潜质的创新型人才能发挥个性特长,自由生长。孙洋老师从自身学习经历出发,分享了数学学科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许多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都可以用数学模型来描述、解释和分析。数学的应用渗透到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之后从课程建设出发,阐述校本课程中跨学科课程类建设的重要性。
齐小谊、陈报、孙娟、黎子康也发表了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看法。齐小谊老师讲述了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依托“课程、课堂、评价”三驾马车推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课程开发“1+N”课程体系,通过学科、活动、探究、职业四大形态课程分类实施;课堂依托全员大教研“百花奖”开展课改研究,探索并实施新课标下新技术辅助的“扎实、真实、互动、灵动”的新课堂;评价方面建立了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评价结构框架。发掘学生潜力,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着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陈报老师结合穆传慧老师10月31日的课例讲述了罗湖区小学数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是通过课堂变革,设置多样化、层层递进、帮助“烧脑”的趣味思维题,并介绍了银湖实验小学数学科组一直在推进的每日思维体操活动。孙娟老师深切地感受到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当今时代对教育的呼唤。培养创新人才,就是要培养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培养学生勇于质疑、乐于探索的精神。黎子康老师阐述了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时需要明确学习方法,以《确定位置》一课为启发,通过审辩式学习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直面挑战,并将其与深圳市碧波小学“5•20”课堂模式相结合,向在场老师们介绍了合作学习与创新思维的培养。
这两天的活动让与会老师受益匪浅,相信在后续教学工作中会有很多的老师能够在实践中去感受“创新课堂”的魅力。相信这次活动能够给罗湖区小学数学老师更多的信心,聚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且行且思,且思且行,共赴有思想、有灵魂的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