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人工智能正成为推动课堂转型的“活水之源”。2025年9月9日,南方科技大学附属罗湖中学举办了第二期主题为“AI大模赋能教学”的组长沙龙活动为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智慧动能。本次活动得到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校长陈龙、副校长赵岳、教学处翁为科主任等领导莅临指导。全体科组长、备课组长、年级长、“启航班”成员以及2025年新入职教师共同参与,展现出学校推进教育数字化、智能化的坚定决心。本次沙龙由初三数学备课组长郑定鹏老师主持,数学郑定鹏老师、化学王好雨老师、语文林小兵老师和朱裕银老师分享了不同场景下的AI大模型的教学应用。
AI打造智慧课堂:系统破解备课教学难题
郑定鹏老师以“AI赋能教育教学的优势”为切入点,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传统AI备课中存在的现实困境。他通过现场演示“希沃AI达模型”,生动展示了从教学设计到课件生成的全过程,让与会教师亲身感受到AI技术给备课工作带来的革命性变化。“指令精准—生成迅速—可修改性强”的智能备课新模式,为教师们打开了一扇通往高效教学的大门。
在化学学科展示环节,王好雨老师带来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智能作业革命”。她通过生成“配平闯关游戏”和“家庭实验室”项目,将抽象的化学方程式与生活实际巧妙结合,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知识,在实验中培养素养,真正实现了从“刷题”到“素养”的教学转变。
林小兵老师则聚焦语文写作教学,展示了AI如何助力作文教学实现“质的飞跃”。从立意生成到语言优化,从结构搭建到素材推荐,AI技术全方位地赋能写作教学,帮助学生突破写作瓶颈,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写作的乐趣和成就感。
朱裕银老师从阅读教学角度,展现了AI在提升学生阅读素养方面的独特价值。通过多角色文本解读、深度问题生成等创新方式,AI技术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走向主动探究,在激发阅读兴趣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本解读能力。
思维赋能高瞻远瞩:AI赋能教育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赵岳副校长肯定了本次分享教师的精彩表现,充分展现了AI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巨大潜力。并强调,我们正处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期,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正在重塑教育的形态和生态。AI赋能教育不是要替代教师,而是要拓展教育的能力边界,是实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学习”的重要路径。推进AI与教育深度融合,是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具体实践,是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希望全体教师主动拥抱技术变革,成为“AI+教育”的倡导者、实践者和引领者,共同构建具有南科大附中特色的智慧教育新范式。
本次培训活动不仅是技术的展示,更是教育理念的革新。南方科技大学附属罗湖中学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AI与课程的深度融合,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素养为导向”的智慧教育新生态。学校将依托南方科技大学的优质资源,打造具有南科大基因、深圳特色的未来学校样板,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