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3日至6日,南方科技大学附属罗湖中学以“学习方式变革下的标准+优质课展示”活动成功举行。
本次优质课分为文科专场和理科专场,在上学期全校“标准+”同课异构循环听课活动基础上,9名教师代表学科进行集中展示。从理科实验到文科思辨、从AI工具到角色扮演,教师们在课程改革中,将新课标理念转化为课堂实践,为教师献上了一场“素养导向”的教学示范。罗湖区教科院相关学科教研员全程参与并指导了此次活动。
生物课堂上于淼老师以《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为题,带领学生绘制肾单位结构、组装尿液形成模型,将抽象的生理过程“可视化”。当学生结合尿毒症案例与血液透析原理,喊出“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时,生命的奥秘已悄然扎根于心。
陈学璇老师点评:“模型探究贯穿全程,但需加强科学归纳训练,让思维更严谨。”
化学课堂则化身“实验室”。尹艺同老师以《酸碱盐专题复习——春日补钙计划》为题,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补钙剂成分,并利用“AI助教”设计家庭钙片配方。51PBL平台实时记录实验数据,任务驱动直击中考难点。
化学教研员郭钰铭老师点赞:“探究-验证-应用闭环,让知识落地生根。”
物理课堂黄志辉老师以“中国援非水利工程”为情境,引导学生拆解活塞式抽水机技术难点。AI辅助设计、投屏共享实验数据,工程思维在“气压原理”的突破中悄然生长。
教研员张勇老师评价:“问题链设计环环相扣,技术赋能让物理‘看得见、摸得着’。”
数学课堂郑定鹏老师从“糖水甜度”切入,将不等式公式转化为生活化问题链。学生阅读解题方法、激活逻辑迁移能力。
数学教研员洪飞老师感慨:“复杂公式变‘甜度问题’,数学思维从此‘接地气’。”
英语课堂张素玮老师以《TomandJerry》动画为引,应用KWL阅读策略,引导学生从西方动画延伸至“哪吒”文化对比。开放创作环节中,学生用英语讲述中国神话。
英语兼职教研员叶懿佩老师赞叹:“从动画到神话,文化自信在跨文化思辨中厚植。”
地理课堂罗婷婷老师设计“虚拟研学”任务链,AI生成中澳牧场对比报告,拼图式合作构建“位置-环境-产业”逻辑。DeepSeek工具动态呈现地理数据。
地理教研员刘春明老师直言:“技术赋能下,地理实践力不再是空中楼阁。”
道法课堂郑尉雯老师让学生化身“法律侦探”,剖析广场舞扰民案例,自导情境剧理解权利边界。结合深圳低空经济立法,学生感悟到“法律不仅是制裁,更是守护公平的防线”。
道法教研员万雪梅老师评价:“法治教育从‘说教’到‘体验’,温度与深度并存。”
语文课堂宋汝霞老师以《壶口瀑布》为例,对比学生习作与课文,AI提炼写作问题,小组合作提取“情景交融”策略,当堂修改升格作文。
语文教研员蒋麑老师指出:“从‘学语文’到‘用语文’,读写壁垒在真实情境中打通。”
历史课堂罗曼宁老师让学生“穿越”至1960年代,通过“核武器政策”辩论、模拟诺奖颁奖,理解科技创新的危与机。
历史教研员肖仕扬老师评价:“角色扮演中,史料实证与家国情怀自然生长。”
陈龙校长强调:“教师要敢于放手,理科学习要让学生在真实问题中像科学家一样思考—— 用知识解决真实问题;文科学习要让学生自己生成归纳、提炼、创造的方法,具有人文素养和人文情怀。”
本次活动覆盖全校9大学科组。课堂实录、教学设计等资源将汇编成校本案例库,为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改革提供“南科范式”。正如陈龙校长所言:“这场变革不是终点,而是起点——让课堂从‘教知识’走向‘育素养’,我们永远在路上。”
文:何云惠审核:陈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