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下午,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意设计学院与南方科技大学附属罗湖中学联合举办党建联学共建主题活动。双方围绕“教育兴国,创新培养”主题,通过实地参观、成果展示、圆桌对话等形式展开深度交流,探索新时代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创新人才贯通育人新模式。南科大创新创意设计学院党支部书记徐秋石、南科大附属罗湖中学党总支副书记、校长陈龙及双方党员教师等40余人参与活动。
活动伊始,全体党员教师参观了南科大办学成果展,展馆以“明德求是,日新自强”校训为核心,系统梳理了学校从筹建到高质量发展的历程。“631招生模式”“1+3书院制育人体系”“2+3+11科研平台”等创新举措引发热烈讨论。
在文博中心展厅参访中,南方科技大学档案校史馆馆长(兼文博中心主任)刘粤宁深入解读校徽“掬光成炬”的象征意义——汇聚智慧之光、照亮未来发展之路。这一设计理念与基础教育阶段“点燃创新火种”的使命高度契合,令在场教师深受启发。
在创新创意设计学院,老师们近距离了解了“脑·视”压力感知装置等科研成果。该成果通过AI视觉分析技术,将人类情绪状态转化为可视化数据,为心理健康干预提供新思路。“这正是我们需要的!”南科大附属罗湖中学副校长谢莉感叹,学生心理健康是我们一直关注的事情,这些科研成果如果有一天能投入使用,将给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带来更光明的前景。
在“教育兴国,创新培养”圆桌论坛上,南科大创新创意设计学院刘伟、安鹏敏、李雪亮三位教授分别从设计与人机交互、情感驱动设计、幸福感设计的研究视角切入,与南科大附属罗湖中学的六位教育工作者展开跨界对话。
陈龙校长指出,构建基础教育至高等教育全链条育人体系亟需纵向贯通,建议通过“课程思政一体”实现价值引领的连续性。
谢莉副校长以“罗湖桥畔思政行”项目为例,分享跨学科党史探究的实践成果:通过实地调研,让学生在沉浸式学习中理解红色基因。
美术教师孙兆兵提出“在地生长”艺术教育理念,指导学生将废弃集装箱变身为“小小美术馆”,提升学生审美素养、环保意识与创新能力。
这些案例引发热烈讨论,大家认为可以增加高校与基础教育的协作,将学术资源转化为可操作的中小学课程模块,如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引入设计学院的情绪感知装置研发经验,在美育课程中融合数字化技术,形成“党建引领+科技赋能+文化浸润”的协同育人新范式。
南科大附属罗湖中学在今后的办学中将进一步加强与南方科技大学各院系的交流,将高校的教育理念、科研成果与基础教育场景深度耦合。
本次联学共建以高质量党建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纵深推进罗湖区教育局“贯通教育”战略,依托集团化办学平台构建“三位一体”赋能体系:通过“智慧党建+”工程锻造师德师风雁阵,以“技术思维”范式革新心理健康教育生态,用“科教融汇+”机制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路径,将高校前沿教育资源转化为基础教育改革动能,通过课程思政全链条设计、产学研创深度融合,构建“基础-高等”教育贯通培养、双向赋能的湾区协作新模式,着力打造体现家国情怀与创新素养培育深度融合的“罗湖样板”。
文:梅丽华初审:何云惠终审:陈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