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邓登江总校长提出:一切有目的、有组织的活动都是课程,以“五大文化节”为载体,有机融合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创建华美外国语学校PBL课程文化。
从真实世界的问题出发,通过组织学习小组,让学生借助信息技术以及多种资源开展探究活动,在一定的时间内解决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问题,并将研究结果以一定的形式发布,这种学习方式称为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Learning,简称PBL)。
学期初,全体教师(含行政)陆续参加组内公开课展示。五月,微雨过,叶绿莹然,15-16日,各科组选派代表打磨精品,集中展示11节校级公开课。学校邀请专家担任评委,正高级胡少明副校长,正高级周湘主任,金安集团教学总监李功良校长。
第六章数理学科项目
张建银老师的《莫比乌斯带》公开课宛如一场令人着迷的科学与数学盛宴,令人赞叹不已!在课堂组织方面,张老师展现出了卓越的把控能力。整个课堂秩序井然,张老师有条不紊地引导着同学们一步一步深入莫比乌斯带的奇妙世界。每个环节都紧密相连,过渡自然流畅,让同学们始终保持着高度的专注和参与度。教学活动丰富多样且极具创意。张老师通过生动的演示、有趣的实验以及互动式的探讨,让同学们亲手触摸和感受莫比乌斯带的独特性质。同学们积极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在实践中深刻理解了莫比乌斯带的奥秘,思维的火花在课堂上不断迸发。从教学效果来看,简直超乎想象。同学们不仅对莫比乌斯带有了清晰而深刻的认识,更是激发了对数学探索的浓厚兴趣。大家在课堂上纷纷感叹数学的神奇,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未知领域的大门,这种对知识的渴望和热情让人欣喜。而张老师的教师素养更是令人钦佩至极,她对莫比乌斯带的知识了如指掌,讲解深入浅出,能够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让同学们理解复杂的概念。她的热情和激情感染着每一个学生,让整个课堂充满了活力与生机。她的耐心和细心也让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无比安心,尽情地去探索和发现。这堂莫比乌斯带公开课,是张老师的精彩演绎,也是同学们的一次难忘学习之旅。相信在张老师的引领下,同学们将在数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不断探索更多的神奇与精彩!
许汝良老师讲了一节《感受可能性》,从天气预报、太阳升起、日期、扑克牌、彩票等生活实例感受事件的可能性大小,区分事件的分类。通过多种实例,学生很快就掌握了事件的分类这个知识点。接下来老师让学生举例,学生们争先恐后,纷纷说出各种例子,比如有个学生举例说:“周末老师会布置作业是确定事件”,引来大家一番讨论,一片笑声。语文和数学是紧密相连的。许老师列举了很多成语,让学生说出是什么事件。比如:瓮中捉鳖,拔苗助长、守株待兔等等,一下子打开了学生的知识大门,一场成语接龙盛宴在欢笑中让人回味无穷。把游戏融入数学课堂,是这节课的一大亮点,在游戏中学习,用知识玩转游戏。分组轮流上台,通过学到的知识点击落下的方块,把上面的事件归类。锻炼了学生的反应速度,考查了学生所学的知识点。
何佳怡老师的课独具特色,设计三个探究环节,学生在活动中完成学习任务,效果极佳。探究一:通过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分别熟悉版画以及模型每一个部分结构的名称及功能。每一个小组派代表将散开的模型组装起来。何佳怡老师运用了图片、动画以及模型等数字化资源,改进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优化了教学过程,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和丰富性。探究二:视觉的形成。学生同学手拿小电筒的演示后,对于光线到达视网膜会经过哪些结构已经有了初步的判断,学生在导学案中补充光进入的路径。同时何佳怡老师抛出问题,如果一个人的眼睛是完好无缺的,但就是看不到任何东西?以此问题引起学生思考,人看到东西需要哪些条件?探究三:近视及其预防。利用视频,晶状体的变化过程引起学生思考,近视是否与晶状体的变化相关?得到近视眼的成因,再通过小组相互讨论在平时的生活中如何预防近视。生物课堂寓教于乐,目的主要是促进学生在学习上将被动化为主动,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的程度,将生物学科的知识融入到生活中点滴中去,逐渐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教学。
三节数理学科项目式学习的展示课,课程总监周湘主任评价三位老师:巧妙运用教学方法,发挥学生主体地位;逻辑架构整合知识,情境融合运用知识。周总监还以自己设计的课例启发老师们:问题设计结构化,情景设计系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