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范围内最核心的教育目标是什么呢?
1、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CriticalThinking&ProblemSolving)
2、创造性与主动学习(Creativity&ActiveLearning)
3、交流与合作(Communication&Cooperation)
4、跨文化理解与全球视野(Cross-CultureUnderstanding&GlobalAwareness)
这些简称为4C的教育目标也被统称为素养(competences),或者是21世纪技能。它们不是孤立的知识与技能,而是通过灵活调用知识与技能来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这些目标反映了当下和未来社会对人的期待,以及在真实而复杂的环境中人的思维方式、行动能力与态度价值观。
课程是为“培养怎样的人”这个目标服务的。当目标发生变化时,课程也会随之而变。在4C目标导向下,课程的取向至少要发生三个变化:它要能够让儿童发现自我,不断引发儿童形成自我完善发展的可能性;它要能够让儿童发现共同体的价值,不断引发儿童建立自己与他人的真实联系;它要能够让儿童发现自己身处的世界,不断引发儿童建立已有经验与新经验间的联系。
在推动素养指向的课程改革过程,各国和国际组织呈现出一些相似的趋势,包括:将21世纪技能融入学校各学段的学科课程中;基于真实生活情境的跨学科主题,与学科课程内容一起共同支撑21世纪技能的形成;开发相应的课程资源,推进面向21世纪技能的教育。学与教的变革,尤其采用以学生为中心、项目化学习等方式推动学与教的变革。
PBL华美国际化课程遵循这些趋势,在现有的中国国家课程体系中容纳了一种跨学科的、与真实世界有关的、项目制的课程——跨学科的项目化学习。这种类型的学习将跨学科的、跨领域的教学,团队合作学习,个性化的学习路径,探究型的学习方式等整合在一起。
欧洲政策联盟(KeyCoNet)作为欧洲一个实施、践行核心素养的重要组织,将项目化学习作为实现素养的重要的课程和教学方法。他们认为,进行项目化学习是全校所有教师的责任,因为学生要在项目化学习中形成核心素养,掌握思维工具,以适应复杂的情境,成为终身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