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罗湖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春娥、副院长陈小波、副书记丁光辉率领教科院初中、小学各学科教研员和兼职教研员一行20多人,走进了罗湖未来学校进行“百人听千课”活动。
李春娥院长深入初一数学课堂,聆听教师授课,仔细记录,关注学生课堂的思维生发,陈小波副院长走进初三历史课堂,与学生一起沉浸式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丁光辉、万雪梅、王莉、刘为华协同各学科教研员和兼职教研员们分别听取了初中、小学19个学段学科共33节课,对罗湖未来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素养进行全面评估,尤其是对更换新教材的初始年级更是做到细致而精准的把脉。
33位上课的老师结合各学科学段特点,深入分析教材,注重学法、教法研究。从课前导入,目标设置,课堂组织,倾听、点拨等各个方面都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精心设计教学,关注学生学习状态,思维发展,学科综合素养提升。他们以饱满的热情和专业的态度,呈现风格各异、精彩纷呈的课堂,展示了未来学校教师的教学魅力。
随后陈小波参与初中历史的集体备课,指导科组老师教研备考。教研员们都与上课教师进行面对面交流和研讨,从教学设计到课改理念,从教师的专业素养到教法学法,从新课标到新教材,教研员们的点评专业精准,高屋建瓴,给予了老师们专业的提升,明确了课堂教学的严谨性、条理性、精确性,解决了老师们教学改革过程中的许多疑点、难点、困惑点。教研员们还参与学科组集体备课,检查学生作业。
在集中反馈会上,罗湖区教科院分别就学校初中、小学教学教研及本次听课工作进行了全面反馈和深入指导。
陈小波对学校2024年中考所取得的突出成绩给予了高度赞赏,同时也对学校在常规教学以及课堂管理方面所展现出的精细化水平予以了高度评价。他强调,各学科的年轻教师应当加速成长,努力实现学科发展的均衡化。在教学过程中,尤其要关注课堂样态的优化,要更加重视阶段小结和课堂小结,也就是推行“N+1总结”模式。这种模式有助于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提升学习效果。陈小波还建议学校教师从初一开始就要关注中考,自始至终都要精准备考,为学生提供更优质、更具针对性的指导。
丁光辉在小学反馈会上指出,学校青年教师精心准备,认真开展集体备课,为教研员们展现优质的课堂。尽管学校人员、经费紧张,教师工作量大,但对课程开发有思考,对学校发展的瓶颈有思路有行动表示肯定。王莉主任对青年教师的变化感到由衷欣喜,期待学校结合“五环一体”继续开展特色青年教师培养活动。
万雪梅对学校师徒结对工作进行了指导,充分肯定了学校开展的“同读一本书”“素养导向的高效课堂”等特色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学校通过师徒结对、一对一研磨课、集体备课等形式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助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
罗湖未来学校负责人、副校长章伟代表学校对各位教研员的到来表示了衷心的感谢,期待区教科院能够常来未来学校指导,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把脉问诊,指明方向。他强调,学校当前重点的任务是以罗湖教育“14104”总体框架为指导,落实数字化转型推动课程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打造未来新质课堂。
此次“百人听千课”活动适逢罗湖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评估,罗湖未来学校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着力以数字化转型推动课程建设深化教学改革,立足课堂,深耕课堂,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确保学生都能享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
(文:黄立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