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3日下午,罗湖区教育科学规划专项课题——《双线混融的“思乐课堂”建构探索与实践研究》(简称:双线混融“思乐课堂”)、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课题《辩论在新课标高中语文教育下的运用及价值研究》《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基于核心素养的活动设计之实践研究》开题论证会在罗湖外语学校会议室举办,出席本次会议的领导和校外专家有:罗湖区教科院姚跃涌副院长,罗湖区教科院荆志强副院长,罗湖区教科院区陈小波主任,罗湖区教科院洪飞主任,罗湖区教科院周湘主任,罗湖区教科院教研员刘春明老师。罗外教育集团总校长宁革、齐家辉副校长、吴三成副校长及罗湖外语学校教育教研的骨干教师参加了此次会议。吴三成副校长担任本次会议的主持人。
首先,由吴三成副校长介绍罗外学校教育教学研究的基本情况:罗湖外语学校在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过程中,以深圳速度、创深圳质量,深入贯彻双线混融教学的先进理念,积极推进“互联网+”数字化课堂建设。多年来师生共同参与研究课题,研究范围广、参与人数多、科研成果丰富。2021年1月,深圳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示范校名单公布,罗湖外语学校脱颖而出,成为10所示范校之一。
吴三成副校长宣读《数字化“思乐课堂”的构建与区域性推进研究》专项课题的立项证书,该课题是罗湖区教育科学规划专项重点课题。
随后,由罗外教科室赵永华主任做《双线混融的“思乐课堂”建构探索与实践研究》的开题报告,赵主任从该课题的课题研究背景,拟解决的核心问题;核心概念界定、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国内外研究述评;研究目标和内容;研究理论依据、研究方法和步骤、预期成果、经费分配、保障条件等方面展开论述。
宁革校长做补充说明,宁革校长在当前区域背景和学校背景的大前提下确定课题的核心问题——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创新育人模式,探索“双线混融”的“思乐课堂”:
把“知识课堂”变成“思维课堂”(目标)
把“教的课堂”变成“学的课堂”(路径)
把“枯燥课堂”变成“趣味课堂”(动机)
具体实施则从教学原则、分层推进、基本式+变式等方面进行推进。整个开题报告思路清晰、研究方向明确具体、实施路径清晰有力。与会老师听完后受益匪浅,掌声连连。
范盈盈老师作为课题负责人,做《辩论在新课标高中语文教育下的运用及价值研究》的开题报告,该课题是深圳市教育科学规划2020年度课题。她详细介绍了辩论中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在新课标高中语文下阅读、写作、演讲的运用,范盈盈老师是罗外辩论队指导老师,在辩论的开展上有自己的心得。
王丽丽老师作为课题负责人做《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基于核心素养的活动设计之实践研究》的开题报告,该课题是深圳市教育科学规划2020年度课题。王丽丽老师基于高中生物核心素养,进行实验探究、模型制作、问题探究、辩论活动的研究。
各位与会的领导、专家对三个课题分别提出了全面、深入、系统的指导意见和建议。各位领导一致认为,双线混融课题已经做出一定成效,课题成熟度很高。荆志强副院长对于课题如何落地,以及双线混融的常态化、系列化和常规化提出了具体而有效的建议。陈小波主任对于“思乐课堂”建构和双线混融“五单六环节”教学模式细节给出了建议。
各位专家认为,两个学科课题紧抓学科核心热点,实践性强,且有体系化的研究,但也要在体系化上加强。姚跃涌副院长从课题的框架、核心概念的界定进行详细分析,并分享了自己曾经的开题报告书,从写作口吻、角度给予细致指导。
此次开题报告会,使老师们对课题研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课题开题报告会结束,标志着课题研究的正式开始。罗外教科室将加强过程管理,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各级课题研究为抓手,以研修活动为载体,以资源建设为平台,指导与督促各课题组高效开展课题研究工作,促使教师从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让精准教育科研真正赋能罗湖教育“深改”,进一步推进罗外课堂教学内涵发展,成就教育智慧。
罗外将继续在做好顶层设计和发展规划上先行示范,积极研究、努力探索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方法与实践策略,率先形成新的育人模式和学科教学范式,成为各高中和各学科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的榜样,切实发挥国家级示范区示范校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撰稿/赵悦
摄影/林雪如
责编/校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