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上午,罗湖区教育局在锦田小学二楼报告厅成功举办了全区中小学教育数字化和人工智能应用工作推进会。会议旨在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罗湖区教育局副局长高星,罗湖区教科院院长李春娥、副院长黄伟龙,锦田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总校长、锦田小学党总支书记衷万明、锦田小学校长徐敏,各中小学相关负责人、区党建引领数字化、“博士+教育基地”数字化专班成员、广西隆林跟岗学习团队等230余人参会。
会上,中央电化教育馆智能研修平台培训讲师张博详细介绍了中央电教馆智能研修平台在罗湖区的规模化应用规划,该项目将作为领航培育区建设的核心载体,通过AI技术构建覆盖全学科、全学段的智能教研体系,实现教学过程全要素数据采集,重点破解传统教研“常态化之困、全学科之难、全学段之痛”,最终实现教师专业成长与教研质量“双向协同”发展。
罗湖区教科院信息中心老师李艳芳总结了前期数字化转型共同体工作成果,并发布《中小学教师数智素养提升工程计划》,明确未来三年教师数字能力培养路径。李艳芳介绍,罗湖区正以“四未来”框架(未来教师/课堂/学校/学习中心)为纲领,构建“筑基(2025)-融合(2026)-引领(2027)”三阶段发展路径,通过“三纵三横”生态体系(纵向区-校联动,横向研-评-训融合),实现教师数智素养从基础工具应用到生态重构的跃迁。
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信息中心主任谭芳分享了该校在智慧课堂、数据驱动教学等方面的创新实践,为全区学校提供可复制的样板案例。
罗湖智慧教育云运维护负责人何小毅演示了罗湖云平台新增的AI作业批改、学情分析等功能,标志着区域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再上新台阶。
罗湖区教科院信息中心主任李阳解读《罗湖区人工智能教育三年行动方案》,重点部署“师-生-机”三元协同应用生态建设。该生态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驱动力,通过智能终端(如平板/电脑)、数字资源平台(如罗湖智慧教育云)与教师专业能力的深度融合,实现精准教学、角色重构及生态构建。李阳表示,该生态通过人机协同实现教育规模化与个性化的统一,其核心价值在于既保留教师人文关怀不可替代性,又通过技术赋能破解因材施教实施瓶颈,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的实践范式。
高星在总结讲话中指出,教育数字化是罗湖教育发展的核心战略方向,旨在通过内向智能服务贯通培养、优质均衡和开放教育三大目标,构建有机整体。罗湖区作为广东省“领航区”,需为全国提供可复制的数字化教育样板,依托罗湖智慧教育云平台实现人机协同与人工智能规模化应用,推动教育从工具辅助迈向精准化、个性化阶段。高星表示,实施中需处理好“人机、师生、家校”三重关系,应对“随机编班”新常态,通过AI实现大规模因材施教。高星强调,各校要成立专项工作组,结合学情探索云平台、心智教室等特色路径,重点培养年轻教师数字化素养,量化培训目标,并通过“数字化转型共同体”促进校际资源共享,为罗湖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本次会议为罗湖教育数字化转型按下了加速键,后续将围绕平台建设、教师培训、课程开发等维度开展专项行动,共同构建罗湖教育的美好未来。(图文:韦林辛;审核:李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