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有人倒地,现场环境安全!”6月23日上午,在锦田小学德弘校区操场上,一场特殊的国旗下展演正通过模拟急救场景生动展开。面对异物卡喉、心脏骤停等突发情况,应急救护社团的“急救小卫士”们以专业素养赢得现场师生阵阵掌声。这是学校继荣获全国第三批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后,面向全体师生献上的特殊教学成果展。
在模拟急救环节,学生们展示了“教科书”般的应急救援流程:AED除颤仪开盖、电极片定位、安全放电等操作行云流水;海姆立克急救法精准定位冲击点;心肺复苏按压深度与频率准确达标。更令人瞩目的是学生们原创的急救短剧,将运动扭伤、异物卡喉等常见意外融入情景剧,在诙谐表演中传递科学施救要领。
副校长刘向阳介绍,学校早于2019年便启动“生命守护者计划”,组织全校教师参加心肺复苏与AED操作培训,开启急救教育探索之路。随后成立的应急救护社团,成为学校急救教育的核心阵地,开创性将急救课程纳入校本体系。通过“医务室导师+外聘专家”双师模式,开发出符合学龄特征的“三级进阶课程”:低年级学习创可贴使用等基础技能,中年级掌握止血包扎技术,高年级则系统学习心肺复苏等专业急救知识。
依托“红十字会+三甲医院”的优质资源,学校构建起“三维立体培养体系”:每周一节社团课结合《急救知识闯关游戏》,通过系统的学习,学员们已熟练掌握多种急救技巧,如:心肺复苏术、海姆立克急救法、外伤包扎及常见病的认识及处理等。
入选全国试点后,意味着锦田小学将承担更多责任与使命。学校计划在急救教育课程上持续创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深圳市锦田小学应急救护校本课程》推动更多教师考取专业急救导师资质,提升教学质量;同时,以“急救公益行”为载体,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家庭,传播急救知识,扩大急救教育的社会影响力,真正让急救成为全社会的“必备技能”。刘向阳表示:“希望通过此次展演,让更多同学认识到急救的重要性,激发大家学习急救技能的热情。”
从国旗下展演到国家级试点,锦田小学正以创新实践书写着生命教育的新篇章。希望在“锦田模式”的示范引领下,更多学校开展应急救护课程,普及应急救护知识,为构筑全社会的生命安全防线贡献力量,为全国中小学提供可复制的实践样本。当急救技能成为新时代青少年的“第二本能”,校园安全防线必将筑得更加坚实。(文:董翠琼;图:张建萍、江新瑜;审核:李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