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楚河汉界遇上数字科技,会碰撞出怎样的智慧火花?5月18日,深圳市罗湖区滨河实验中学学生走进象棋博物馆,通过文物研读、AI对弈、木艺创作等环节,开启了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让传统棋艺在少年手中焕发新生。滨河实验中学教学中心副主任施勇、劳动科组长王诗伟、历史科组周子燕老师带队,与梧桐山棋院阮奕旋馆长共同引导学生开启文化探源之旅。
活动伊始,梧桐山象棋馆主任阮奕旋展示唐代青铜象棋,向学生介绍道:“这组出土于长安的棋子,其战车造型与唐代军事制度直接关联。”同学们透过玻璃展柜观察棋子上的鎏金纹饰,从实物中读出了课本外的历史密码,让文物成为活的教科书,这正是‘馆校合作’的价值所在。
在“棋韵古今”主题环节,历史教师周子燕带领学生们通过古代棋谱实物、图片与雕版印刷体验,探索棋谱传播与技术发展的关联。从手工抄写的古籍棋谱到现代印刷的普及,技术演变对棋文化传承的推动作用逐渐清晰。
此外,挑战AI象棋机器人的环节让同学们感受到科技对传统的革新——智能系统不仅能还原经典棋局,更能根据实时对弈生成分析数据,为传统棋艺注入现代活力。这一系列互动活动,让学生们深刻感悟到中华智慧在古今交融中的独特魅力。
实践的最后一站是木工工作室。学生们在劳动科组长王诗伟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安全使用刻刀的技法,随后根据自己的创意设计并雕刻特色棋子:有的在棋子上篆刻姓氏,有的绘制传统纹样,还有的融入现代艺术元素。制作完成后,同学们逐一解说设计理念,现场评选出“最具文化匠心奖”。这一环节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更让传统文化通过个性化创作得以鲜活呈现。
此次象棋博物馆研学之旅,不仅是一次传统文化的寻根,更是一场创新思维的启蒙。滨河实验中学始终坚信,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们不仅理解了象棋背后的战略智慧,更领悟到中华文化“守正创新”的深刻内涵——尊重传统,但不囿于传统;学习经典,更要超越经典,让传承的火种在青少年手中生生不息。
撰稿:张木子
终审:刘彦宏、贾美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