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23日,广东省义务教育新课程新教材改革骨干教师能力提升专项培训(初中语文)、广东省初中语文学科教研基地(深圳)项目、广东省李燚鑫名教师工作室研修活动、罗湖区“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研讨活动在深圳市东湖中学隆重举行。此次活动由韩山师范学院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主办,广东省初中语文学科教研基地(深圳)、广东省李燚鑫名教师工作室承办,罗湖区教科院、深圳市东湖中学协办,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吴欣歆教授莅临指导,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初中语文教研员李燚鑫老师、盐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学语文教研员胡保卫老师、龙岗区教师发展中心初中语文教研员汲虹老师、龙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初中语文教研员王俊珍老师、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初中语文教研员刘杨老师、罗湖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初中语文教研员蒋麑老师出席活动。活动吸引全省近千名骨干教师参与,通过6节精品课例展示、2场专家讲座及多轮深度研讨,全景呈现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教学的创新实践。
首日聚焦教学与命题改革双向突破
鹏城聚首启新程
“五月鹏城万物秀,教育新程共启航!”活动在深圳市东湖中学报告厅拉开帷幕。主持人谢心韵以热情洋溢的欢迎辞点燃全场:“今天,我们齐聚改革开放前沿阵地,既为共研教学评一体化之策,亦为共赴深圳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之约!”
东湖中学校长胡婷代表承办方致辞,强调“新课改需要一线教师的智慧共创”。作为深圳市教育督导专家,她以学校“幸福东湖高质启航”的育人理念为引,呼吁教师“以匠心守课堂,以创新育素养”,为活动定下实践基调。
庄子哲学浸润课堂
罗湖外语初中学校胡迪老师执教八年级《北冥有鱼》。她以“鲲鹏之变”为线索,通过诵读涵养语感、问题链驱动思辨,引导学生从“鲲化鹏”的寓言中领悟庄子的逍遥之境。将文言学习与创造性表达深度融合。东湖中学科组长张宁评课时指出:“这堂课让文言文从‘语言载体’升华为‘思维载体’,真正实现了文与言的共生。”
命题改革丈量素养高度
广东省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李燚鑫作《基于核心素养的命题改革探索》专题报告。作为深圳市教科院初中语文教研员,她提出“评价改革需为核心素养生长提供动态标尺”,并结合深圳真题,详解如何通过情境化命题、结构化设问检测学生思维层级。
绘竹形·悟竹魂:革命精神的具象化教学
深圳市桂园中学张欢老师执教《井冈翠竹》,构建了“托物·言志·寻法”三阶任务群:在预习阶段设置三个层级任务——通过收集井冈山红色故事建立历史认知,结合重点字词注音释义感知翠竹意象特征,借助速读勾画完成“以我观物·翠竹观察笔记”档案表;课堂聚焦托物言志技法,引导学生从“物-志-关联点-言”四个维度制作阅读策略卡,并通过小组互评完善策略体系;课后创新设计“基础写作-实践迁移-拓展阅读”链式作业,包括以竹子视角撰写《翠竹的前世今生》、实地观察翠竹公园创作《深圳翠竹》,以及阅读徐庭筠《咏竹》、丰子恺《梧桐树》等经典文本,实现从文本解读到生活表达的深度学习闭环。
课标理论落地生根
教育部语文课标修订组核心成员吴欣歆教授以《井冈翠竹》课例为切入点,开展《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教学与评价》专题讲座。吴教授基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深度解读了“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核心要义。她强调,该任务群应通过主题情境创设,整合朗读、评述、创作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感受文学语言魅力的同时发展创意表达能力。现场展示了以“亲情的颂歌”为主题的单元教学设计案例,通过“朗读大赛”任务驱动,实现从语言品味到情感表达的进阶学习。
在教学评价方面,吴教授提出三维实施框架:课程文件中的学业质量标准作为基准线,过程性评价关注学习行为表现,终结性评价聚焦核心素养达成。特别展示了依托《昆明的雨》等经典文本设计的评价量表,通过写作对象分析、文化现象梳理、创作提纲拟定等分层任务,实现“阅读-鉴赏-创作”的闭环评估。
针对新课标提出的情境化测评要求,吴教授结合PISA、NAEP等国际测评案例,解析了引导式、嵌入式等情境设计策略。通过展示“茶文化宣传册”命题实例,示范了如何将文学体验与跨学科学习相融合,在真实任务情境中考查学生的文化理解与创意表达能力。
整场报告以《春》的四种经典教学设计对比为线索,生动呈现了从知识传授到素养培育的教改轨迹。吴教授最后强调,文学教育应成为连接语言经验与精神成长的桥梁,教师需在“语言文字积累”与“审美创造”之间搭建专业支架,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文学殿堂开启属于自己的神奇之旅。
次日深化古诗鉴赏梯度与传统文化新解
咏史怀古诗的方法论建构
罗湖未来学校徐平老师执教《咏史怀古诗联读》,整合《夏日绝句》《泊秦淮》《贾生》三篇,呈现“意象解码—情感体悟—史观思辨”的三阶教学。学生从小学已学的《夏日绝句》切入,对比《泊秦淮》的曲笔讽刺,再进阶至《贾生》借古讽今的深意,形成鉴赏能力梯度。徐平总结:“怀古诗教学需搭建方法支架,让学生从‘读懂一首’走向‘会读一类’。”
活字印刷“复活”文言课堂
深圳市云端学校赵英屏老师执教《活板》,创设“古籍修复印刷工坊”情境。学生化身“活字印刷传承人”,结合“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等文本细节,动手操作活字模具复原排版流程。龙岗区教研员汲虹评课时赞叹:“这堂课让《活板》从‘记忆性知识’转化为‘体验性智慧’。”
专家点睛:教学评一体化的双课启示
徐平老师的咏史怀古诗联读,通过李清照、杜牧、李商隐的怀古诗比读,构建了“手法悟史—诗心鉴史—今人论史”的思维阶梯,让古诗阅读从单篇赏析升格为文化思辨;赵英屏老师的《活板》则突破文言文教学窠臼,以“工艺复原+创新提案”任务驱动,既夯实“用文言说技术”的语言实践,又激发“以古法启新智”的文化传承意识。两节课共同印证了教学评一体化的核心——让学习过程可视,让素养生长可测。
文言今用:从品读到表达的审美进阶
东湖中学张宁老师执教《爱莲说》,以“语言—精神—表达”三阶递进展开教学。她引导学生诵读经典句式,品味骈散结合的音韵之美;结合周敦颐生平,领悟“莲”与君子的精神共鸣;最终以“用文言抒己志”为任务,要求学生仿照古文撰写修身箴言。课堂涌现“兰生幽谷,不以无人失其芳”等原创文言创作,实现“以古人之法,言今我之思”的表达迁移。
单元整合教学的探索实践
龙华区华南实验学校薛可心老师执教《七年级第五单元阅读综合实践课》。作为龙华区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获得者,她以“尝试与探索”为核心理念,设计“撰写座右铭”的驱动任务。学生通过分析单元文本中的核心精神,结合自身成长体验,创作出“逆境如梯,愈挫愈勇”“探索者无疆”等个性化座右铭,将阅读感悟转化为自我激励的精神指引。
专家引领指明方向
深圳市教研员李燚鑫在总结中强调:“新课标课堂要成为学生思维的‘孵化器’。”她以两天课例为例,提出“重构教学目标(从知识到素养)、重构学习情境(从虚拟到真实)、重构评价维度(从分数到能力)”的三维策略,为深圳语文教学改革绘制蓝图。
教育薪火照亮改革之路
为期三天的研修活动在掌声中落幕。六节精品课例涵盖文言文、革命文学、古诗鉴赏、单元整合等多元主题,两场专家讲座直击课改核心,近千名教师的智慧碰撞为深圳语文教育注入新动能。这场聚焦“教学评一体化”的研修,标志着深圳语文教育向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一步。
撰文:张宇航
供图:刘莹
审核:侯雪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