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东湖校园,木棉花缀满枝头,宛如振翅欲飞的蝶。2025年3月24日,罗湖区教科院院长李春娥、主任万雪梅带领罗湖区教研员团队踏着春色走进东湖中学,开启教学视导行动。这场覆盖11大学科的深度教研,既是对传统课堂模式的“破局”,更是对教育新生态的“重构”,助力东湖课堂提质增效,破茧成蝶。
语文:深耕文本·读写共生
罗湖区初中语文教研员蒋麑老师亲临东湖中学,对七年级谢心韵老师、八年级陈晨老师和九年级莫珂老师的课堂进行了细致点评。蒋老师充分肯定了三位教师在文本解读、课堂设计和学生引导方面的扎实功底,同时也提出了增加学生互动、优化课堂活动等建议。蒋老师强调,语文教学应注重读写贯通,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汲取智慧,提升语文素养。
数学:精讲启思·探究赋能
在初一(6)班刘瑶老师的《三角形的内角和》课堂上,数学教研员洪飞老师对刘老师的教态、语言和板书设计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也指出课堂应减少灌输式教学,增加学生自主思考和实践的机会。教研员建议,数学教学应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通过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英语:靶向中考·三维精研
罗湖区英语教研员余致晓老师对初三年级毕宇、胡可馨两位教师的写作课进行了评教。余老师高度评价了两位教师在写作教学中的创新设计,并针对中考备考提出了“听说先行、语法突破、阅读分层”三大核心策略。她强调,中考作文应注重“以小见大”,引导学生从具体事件中提炼价值观。
物理:智汇实验·思维进阶
在初二(6)班赵中山老师的《液体的压强》和初三物理《特殊法测密度》课堂上,物理教研员张勇老师对课堂教学逻辑、技术融合和互动设计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也建议增加思维留白和项目式学习渗透,促进学生的深度思考和知识迁移。
化学:项目驱动·实验创新
化学教研员郭钰铭老师高度肯定了陈焱焱老师以松花蛋制作情境开课,趣味性足,宏观微观结合讲解,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杜倩老课堂流程清晰,先测旧知再授新知,精准把握学情;科学探究设计合理,引导、设计、操作三步走,将抽象知识具象化。并对东湖中学的化学教学规划提出了指导性建议,强调实验教学创新和项目式学习的推广。她鼓励教师通过实验创新比赛和项目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历史:考向导航·情境活化
历史教研员肖仕扬老师对初三李舒晏老师和时义滨老师的课堂进行了精准点评,提出教师应精准把握中考方向,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历史学科素养。
道法:素养固本·反馈增效
在初三(13)班吴卫老师的《公民的权利》复习课上,道德与法治教研员万雪梅老师肯定了课堂讲练结合的设计,同时也建议加强学法指导,注重对学生练习情况的反馈,提升课堂效率。
地理:图鉴生活·实践求真
地理教研员刘春明老师对赖吉春老师的课堂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赖老师注重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并将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体现了地理学科的应用价值。
生物:双线激趣·知行共生
生物教研员刘为华老师对黄雅婷和罗孝静两位老师的课堂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两位教师巧妙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体育:分层精训·活力提质
在张学峰老师的《体育中考选考项目练习》和李学治老师的《排球正面双手垫球(叠掌式)》课堂上,体育教研员刘清岳老师对课堂的针对性和专业性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也建议增加课堂趣味性和学生互评,提升学生的参与感和主观能动性。
AI:非遗智创·跨域融合
在《京剧脸谱非遗文化AI模型应用之旅》课堂上,综合实践教研员宗艳老师对课程选题、教学设计和学生实践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课程将非遗文化与AI模型训练相结合,体现了跨学科融合理念。教研员建议,课程应增加学生回答的点评设计和学情差异化策略,优化拓展延伸环节的开放性,助力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深度对话。
视导落幕时,教研员反馈总结:“破茧不是推翻传统,而是让课堂在传承中长出新的翅膀。”东湖中学胡婷校长表示,学校将以“视导”行动为契机,深化“三轮磨课”机制推广AI融合课堂、完善项目化学习评价体系,让教学改革如春蝶振翅,叩响高质量发展的未来之门。
撰文:张宇航
供图:杨屹
审核:侯雪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