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罗湖区初中历史“数智课堂”展示活动在深圳市桃园小学隆重举行。深圳市松泉实验学校青年教师刘凤桐凭借其独特的教学设计和创新的课堂实践脱颖而出,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刘凤桐老师执教的《从“神奇的东方树叶”看中外文化交流》课例,以“茶叶文化”为切入点,依托51PBL平台,巧妙地将项目式学习(PBL)融入历史教学,打破传统讲授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上,刘老师以“茶叶研学三部曲”——溯源、探路、汇智为主线,通过查阅文献、分析数据、小组协作等环节,让学生从历史、地理、科技等多维度探究中外文化交流的脉络。学生借助数字化资源,梳理茶叶从中国走向世界的历史进程,理解其在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及海上贸易中的文化影响力。利用51PBL平台的协作功能,绘制茶叶传播的时空路线图,并结合地图工具动态展示贸易路线变迁。通过自评互评、教师点评,优化研学报告,最终以多媒体形式呈现学习成果,充分体现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表达能力。
罗湖区初中历史教研员肖仕扬老师对刘凤桐老师的课例给予了高度评价。肖老师认为,刘老师的这堂课是一堂项目式学习(PBL)、跨学科融合与信息技术深度结合的优秀课例。通过“透物见史”的方式,刘老师引导学生从一片小小的茶叶出发,探究其背后的文化传播、经济交流与历史变迁,使学习过程真实可见、层层递进。课堂设计巧妙,以“茶叶研学”为主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协作分析、成果展示,逐步完成知识建构。教师巧妙设计项目活动与任务链,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整合能力、批判性思维,更让他们在问题解决中深化历史理解。同时,刘老师的课堂打破了学科壁垒,融合历史、地理、科技等多领域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更宏观的历史认知框架,使学习更具深度与广度。
深圳市松泉实验学校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为刘凤桐老师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和指导。学校通过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课程、搭建跨学科交流平台等方式,助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刘老师在学校的培养下,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通过项目式学习和跨学科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刘老师表示:“在‘数智课堂’的探索中,我深刻体会到信息技术为教学带来的无限可能。通过数字化平台和工具,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历史,更深入地探究知识。未来我会继续学习,不断改进,争取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
本次展示活动为罗湖区历史教师提供了宝贵的交流平台,既展示了“数智课堂”的实践成果,也引发了关于技术如何与学科教学有机融合的深度思考。未来,罗湖区将继续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通过教师培训、课例研发和资源共享,助力更多教师掌握智能化教学手段,打造高效、灵动、富有生命力的历史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