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和26日,锦田小学青年教师成长共同体“琢玉坊”在两校区分别开展《AI赋能课堂——制作智能体》专项主题研修活动。活动由信息技术教师陈亚如担任主讲,聚焦教育智能体设计与实践,探索AI在教学减负、个性化育人中的应用。
活动以“智能体是什么”破题,陈亚如对比AI大模型与智能体差异,强调智能体“专精领域、主动执行、多技术整合”的特性。她结合教育部《中小学生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指南(2025年版)》,重点强调小学阶段智能体应用的伦理规范:“教师需严格把控内容生成功能的使用场景,既要发挥AI个性化辅导的优势,也要防范低龄学生认知依赖风险。”
实操环节聚焦腾讯元器、Coze等低代码平台,以“小学班主任评语生成助手”为例,教师们体验从知识库搭建、提示词设计到功能调试的全流程。该智能体通过调用大模型分析文本、规则引擎对标课标、数据库比对范文,生成兼具个性化与规范性的评语。
活动采用“理论+实操+研讨”模式,教师分组设计智能体方案。在“智能体+学科”研讨中,“苏格拉底式问题生成器”“高年级答疑分身”等创意结合数学错题分析、口语陪练等场景展开论证。青年教师表示,本次主题研修让他们认识到AI推动教学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标准化”向“个性化”的转型价值。
在教育数字化浪潮中,锦田小学的青年教师们以智能体制作为支点,开启了AI赋能课堂的新探索。这一实践不仅是技术工具的应用,更是教育理念的革新——当AI从“辅助者”变为“协同者”,当数据从“冰冷数字”变为“成长画像”,教育正朝着更精准、更温暖的方向迈进。随着《中小学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指南》的落地实施,锦田小学的经验为区域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校本样本”,也为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开辟了新路径。(文:陈亚如;图:韦林辛;审核:刘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