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下午,深圳市罗湖区“数智课堂”初中英语学科展示活动在桃园小学精彩举行。滨河实验中学韩琦燃老师与大望学校陈高翔老师联袂呈现了一堂题为《初中英语——2025届英语中考书面表达》的双师示范课。这堂课以科技赋能教学为核心,深度融合AI工具与英语写作,展现了“教师主导、技术助力、学生为本”的创新教学模式,赢得现场师生的一致赞誉。
话题新颖引共鸣,双师协作显智慧。课程以时事热点--国际顶流主播iShowSpeed的深圳之行为切入点,通过播放其体验深圳湾无人机灯光秀、醒狮等视频片段,激发学生兴趣并补充语料。韩琦燃老师将审题要点与评分细则深度融合,以学生习作为范例,从“要点完整、语言准确、语篇连贯、书写工整”四大维度展开精讲。紧接着,课堂进入学生互评环节。同学们化身“小考官”,手持评分细则,仔细审阅同伴的作文并给出建议。
当传统批改模式难以满足即时反馈需求时,陈高翔老师引入AI工具“豆包智能体”。授课老师提前设置好智能体程序,使其能按照中考书面表达评分标准自动批改学生作文,从分数评定、语法纠错到优化范文一气呵成。两位老师默契配合,韩老师侧重思维引导,陈老师专注技术落地,真正实现了“1+1>2”的教学增效。
AI赋能破难题,学生主体显成效。在写作修改环节,陈老师特别强调:“技术是工具,人才是主体。”学生结合同伴互评与AI反馈自主决策,形成“人机共育”模式,既尊重技术理性,又培养批判思维,使写作教学突破时空限制,让个性化指导覆盖每位学生。
这一创新模式在“佳作竞逐”环节中得到充分展现,各小组推选最佳作文张贴展示,课堂变身“写作展厅”。同学们手持特制印章,打破组别界限,穿梭阅读、热烈讨论,为心仪作文盖章。在“ThefirstamazingstopforcitywalkinShenzhen(深圳城市漫步的首个绝妙站点)”情境任务中,陈老师结合240小时过境免签新政,利用AI生成的数字人(虚拟美国游客形象),要求学生用英语推荐深圳地标。学生们借助AI生成的深圳科技园、南头古城等实景图片,畅谈鹏城魅力。韩老师适时总结:“写作不仅是考试技能,更是我们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窗口。”
技术融合创未来,教育初心守始终。在45分钟的课堂中,两位老师展现了卓越的专业素养与创新能力。韩琦燃老师以扎实的教学功底构建知识框架,陈高翔老师以前沿的技术应用打破传统边界。他们不仅教会学生“如何写”,更启发学生“为何写”。罗湖区教研员余致晓老师点评道:“这堂课重新定义了双师协作的可能性。韩老师的教学设计与陈老师的技术赋能相得益彰,既紧扣中考要求,又超越应试局限,为数字化教学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
正如课堂结尾那句“TheworldiswatchingShenzhen.Weareshapingthefuture.”所示,这节充满科技感与人文温度的英语课,正助力学生成长为讲好深圳故事,具备国际视野和彰显文化自信的时代新青年。未来,我们将以AI为笔,以数字为墨,在教育的画卷上持续书写“育人为本”的创新篇章。
撰稿:韩琦燃、陈高翔
终审:刘彦宏、贾美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