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的建立家长与孩子的信任与安全感,促进孩子心理发展,预防和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调节家庭矛盾,进一步深化“荷”文化育人成效,深圳市洪湖小学于5月16日联同湖景社区、深圳市教育幼儿园开展“洪湖半月坛”系列活动之“从教育引导到陪伴成长--探索亲子沟通的心理学智慧”家长教育讲座。本次课程邀请到了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迟毓凯教授进行授课,来自洪湖小学及教育幼儿园共计105名家长参与了本次讲座。
针对网络热传的“三句话育儿”“完美教育公式”等理论,迟毓凯犀利指出:“焦虑源于家长对‘标准答案’的过度追求,而教育本无万能模板。”他呼吁家长回归本质,将重心转向培养孩子的“底层生命力”——如抗挫折能力(心理韧性)、共情力及创造性思维,而非盲目追逐成绩或才艺标签。即:摒弃“速成教育”迷思。现场家长就这个话题与迟教授开展了热烈的讨论。
迟教授给现场家长普及了高敏感儿童及普通儿童的差异,对于高敏感儿童“兰花型孩子”需细致呵护,避免过度施压。而对于普通的适应性较强的“蒲公英孩子”需给予适度引导即可健康成长。现场家长就自己家高敏感儿童出现的一些难解决的问题向迟教授进行提问,迟教授运用生动的案例及形象的比喻解答了家长心中的疑惑。
“本次讲座像是一场家庭教育的知识盛宴,满满的干货,收获满满”、“我今天才发现我的孩子属于25%概率的高敏感孩子,而我却一直用对待普通孩子的方式对待他,怪不得他跟我对着干,我经常有很强的挫败感和无力感”、“面对青春期的情绪波动,原来我可以适度‘放手’,给予孩子自我调整的空间”......,讲座的最后,现场的家长由衷地发出生生感慨声。
“孩子因我们而来,却非为我们而来。”迟毓凯教授总结道。科学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去焦虑化”——以爱为根基,以成长规律为指南,让孩子在试错与探索中成长为“更好的自己”,而非“父母期待的模样”,倾听是最好的沟通,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本次讲座为洪湖小学的家校共育提供了坚实的心理学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未来洪湖小学将继续以科学为导向,以学生心理健康为基石,推动家庭教育从“经验驱动”转向“专业赋能”,助力家长与教师科学应对教育焦虑,掌握亲子沟通与心理健康教育核心策略,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文/杨婷婷;核/张艺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