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探索人机协同教学新模式,提升小学科学教学质量,5月7日,罗湖区小学科学人机协同主题教研活动暨锦田教育集团展示课在锦田小学二楼报告厅成功举办。光明区科学教研员何斌,罗湖区小学科学教研员王仁宇,锦田小学校长徐敏、副校长蒋炼,翠茵学校副校长彭莉蕾及罗湖区小学科学教师参与本次活动。
活动伊始,锦田小学的王晗老师带来精彩的展示课《认识星座》。王晗在小学科学六年级《认识星座》一课中,创新融合实践与科技,打造沉浸式课堂。学生通过分组拼装星座模型、操作平板AI软件,借助AR技术观察立体星座投影,并利用虚拟望远镜实时观测真实星图。课堂以“探究-建模-验证”为主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星座分布规律,通过AI动态模拟直观理解天体运行原理,实现了科学素养与数字素养的协同发展。
紧接着,由翠茵学校王玮琳老师带来《夏季星空》展示课。课堂上王玮琳通过链式提问,鼓励学生认识北斗七星和北极星的联系和区别。同时把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融入课堂,带领学生认识银河,通过信息化技术发现夏季大三角。王玮琳引导学生认识其它星座,理解星座分布,动手制作观星伞,把抽象的空间概念具体化。
课后,王晗、王玮琳两位老师对所授课例进行说课展示。何斌高度评价了这两节天体认识课。他认为这两节课例课程结构完整,符合思维型课堂和科学素养培养的课型结构,以科学课本身魅力吸引学生,让学生对天体有了全新认识。同时,他提出两个探讨问题:一是如何创设好情境、提出好问题,强调问题要真实、具挑战性和实践性;二是思考人工智能时代学生思维培养的问题,人工智能进入课堂要把握好度,这不仅关乎学习认知,还涉及机器伦理。这些思考与探讨,有望推动集团校科学教学迈向新高度,培育学生科学思维,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
此次集团教研展示活动为教师们搭建了交流学习的平台,对推动人机协同教学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广泛应用、促进科学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相信在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机协同教学将为学生带来更加丰富、高效的学习体验,助力科学教育迈向新的高度。(文:张敏娜;图:韦林辛;审核:刘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