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美人间四月天,深圳市洪湖小学迎来了一场备受瞩目的语文同课异构活动。4月15日下午,洪湖小学全体语文教师与铜川七一路小学课改专家们齐聚一堂,共同开启这场教学探索的盛宴。
本次同课异构活动聚焦六年级语文,课题是《古诗三首》。深圳市洪湖小学与铜川七一路小学课改姊妹校的骨干教师围绕这既定的内容,立足各自教学风格与对教材的独特解读,从教学目标设定、教学方法选择,到课堂活动组织,开展差异化教学展示,各有千秋。
首先,第一节是深圳市洪湖小学詹嘉萍老师和六(5)班的孩子带来的一节《石灰吟》公开课。课堂上,詹老师以“朗读教学”为轴,构建起传统文化与现代课堂的对话桥梁。最动人的是“要留清白在人间”的时代新解,让经典诗句在童声演绎中迸发新生。接着,铜川市七一路小学晋娜娜老师携“数字教学工具箱”南下,在深圳市洪湖小学教室呈现《古诗三首》创新课例。课堂伊始,AI古诗学习平台自动生成三位诗人虚拟形象,学生以“提问诗人”形式展开思辨对话。任务驱动环节,借助AI技术赋能教学,创设真实且富有挑战性的任务情境,驱动学生深度探究。
研讨环节围绕“诵读教学的有效性”“技术赋能的边界”展开讨论。铜川市七一路小学的晋老师现场演示AI辅助备课系统,深圳市洪湖小学的詹老师分享“诵读”经验。“技术拓展了古诗的打开方式,但诗歌的温度仍需师生共情传递”“数字工具要成为文化传承的‘桨’,而非‘快艇’”两地教师在观点交锋中逐渐形成共识:古诗教学需构建“人文为核、技术为翼”的新型生态。
铜川市七一路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党斌宏及王婷副校长肯定了本次教研活动在促进校际交流、深化课堂改革中的积极作用,希望两校以此次互动为契机,建立长效的交流机制,在课程改革、教学研究上有更多更深入地探讨,持续推进教学改革创新。
深圳市洪湖小学校长穆传慧总结:“两节课分别以‘传统诵读’与‘智慧课堂’诠释诗教魅力,证明古诗教学既可‘以声动人’,亦能‘借技传神’。未来两校将共建‘古诗教学资源云平台’,共享诵读微课、AI学习模块等资源,让南北诗教智慧互联互通。”
西北课改名校共同体秘书长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宋永成强调课程改革是一个长久性的过程,只有通过教学方式的改革,才能实现教育质量的提升,并激励教师们努力探索具有洪湖特色的教学新模式。
这次同课异构研讨活动,不仅仅是一场跨越地理与理念的对话,更是姊妹校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平台。深圳市洪湖小学语文科组教师们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深耕教学一线,不断探索教育的新路径,为学生们带来更优质的教育。
(文/廖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