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上午,罗湖区教科院副院长陈小波率学科教研专家团队走进深圳市松泉实验学校,开展新教师过关考核与中考备考专项视导活动。学校党总支书记曾挺宇,校长成卓等校领导率全体学科教师全程参与,以“课堂观察-精准反馈-靶向提升”三段式教研模式,推动新教师专业成长与中考备考深度融合。
聚焦课堂:技术赋能教学创新
视导团队深入17个学科31节常态课堂,围绕“十项基本功”达标要求,从教学设计到课堂互动、从作业设计到技术应用进行全方位诊断。青年教师们立足“以生为本”理念,通过AI辅助教学、实验探究、真题变式等创新手段,将情境化教学与跨学科思维培养有机结合,充分展现“1+3+D”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成效。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学校智慧教育成果在课堂中得到生动呈现:教师利用智能批改系统优化作业反馈,通过混合式教学平台实现资源共建共享,以AI大模型赋能校本教研,推动“技术赋能”向“思维进阶”转化,构建起高效能学习生态。
精准反馈:靶向破解课堂痛点
评课环节中,学科教研员结合课堂观察数据,针对新教师教学规范、中考命题趋势对接等问题提出四项优化建议:一是深化课标研读,锚定核心素养培育方向;二是强化技术赋能,推动AI与教学场景有机融合;三是突出考教衔接,以中考评价体系反哺课堂设计;四是创新教学方法,通过情境创设与实验探究提升课堂实效。
专家团队还就时政素材整合、跨学科案例开发等具体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鼓励教师团队以集体备课强化资源建设,以项目式学习深化能力培养,切实提升复习教学的精准度与实效性。
聚力前行:构建成长共同体
总结会上,各位教研专家对学校“1+3+D”课堂模式的创新实践给予高度评价,特别肯定青年教师在情境化教学与技术融合方面的探索成果。各位专家强调,学校应以AI技术为支点撬动课堂变革,以中考评价为导向优化教学设计,以校本研修为路径夯实教师专业基础。
学校党总支书记曾挺宇、校长成卓表示,将以本次视导为契机,持续深化新质课堂改革:一是完善“十项基本功”达标体系,构建分层分类教师培养机制;二是推进“融智课堂”探索,以跨学科项目提升学生高阶思维;三是建立中考命题研究共同体,实现备考策略动态优化。
松风破茧“十项基本功”技术赋能亮色,泉韵化蝶“跨学科融智”靶向破解痛点,深圳市松泉实验学校将以此次视导为新起点,在智慧教育赋能与特色课程建设双轮驱动下,持续书写“教师专业成长”与“学生全面发展”双向奔赴的教育新篇章,为罗湖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