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锦田小学德弘校区承办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罗湖区劳动教育优质课例研讨活动。中国教科院研究员、中央劳动文件核心研究组成员冯新瑞教授线上参加活动。罗湖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劳动教育教研员肖骥辉携罗湖区劳动教育代表教师现场参加活动。
会议伊始,锦田小学副校长刘向阳致欢迎辞。他表示,随着劳动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锦田小学顺势而为,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尝试。从课程的开发和体系的构建到活动的实施和评价的反馈,锦田劳动教育在实践中对内夯实基础,对外拓展辐射。
锦田小学劳动教育科组长郑芸芸分享了科组建设经验。她从“课程+”“评价+”“资源+”等五个方面详细介绍了锦田小学打造的劳动教育特色“LABOR”体系,畅想锦田劳动教育未来发展蓝图,为推动区域劳动教育的发展贡献锦田力量。
随后,锦田小学戴家琪老师执教课例《木艺初探,榫卯契合》。从学校项目式学习的背景入手,她和学生们一起感受榫卯结构的魅力,初探榫卯板凳的制作,借助全景课堂平台实现课中自主学习、生生互评,在动手实践和团队合作中传承工匠精神。
课例展示结束后,冯新瑞教授进行了点评。她首先肯定了课例的实践性,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动手锻炼机会,发展劳动技能。课堂的流程完善,环节完整,创设真实问题,组织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得到素养的提升。信息化赋能的课堂评价提高了评价的效能,为“教学评一体化”的达成奠定基础。同时,冯教授从学生的主动学习、评价标准的制定、创新思维的发展、大单元教学的推进等方面对本节课提出了改进建议。
肖骥辉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她感谢了冯新瑞教授的全程参与和锦田团队为本次活动付出的努力,也对全区劳动教师提出了新的希望。她呼吁大家在课堂实践中积极思考劳动教育与项目式学习的关系,寻找劳动教育与信息技术的契合点,让劳动教育在项目中萌发新芽,让劳动教育在信息技术支持下不断成长。
锦田教育集团纪委书记陈有新,锦田小学学生指导中心主任张俊晖、课程发展中心副主任江新瑜等学校行政一同参加了活动。(文:张俊晖;图:魏子厚;审核:李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