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下午,锦田小学在五楼电教室开展吴瑞津名师工作室和邱超儿名师工作室联合教研活动。活动由锦田小学数学学科主管艾彬主持,锦田小学副校长蒋炼、德弘校区数学科组长官兴、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吴瑞津、邱超儿,以及全体数学教师参加活动。
本次活动由吴瑞津名师工作室的成员庞衍玲和邱超儿名师工作室的成员陈嘉丽带来展示课。在活动前,吴瑞津名师工作室确定了“结合现实模型发展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意识”为研讨主题,邱超儿名师工作室以“在数学课堂中发展学生的推理意识”为主题,两位上课老师分别在工作室主持人和其他成员的共同帮助下,经过多次研讨、试讲,最终确定教学设计。
陈嘉丽带来五年级上册《找最大公因数》一课。陈老师首先通过引导学生找12和18的相同因数,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并归纳出找最大公因数的基本方法。陈老师以闯关的形式鼓励学生运用方法,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讨论,归纳总结出成倍数关系及互质关系等情况下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学生们在陈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融洽。
庞衍玲带来四年级上册《温度》一课。庞老师通过天气播报导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零上、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经历创造符号表示温度的过程;结合温度计模型,直观体会零上温度、零摄氏度与零下温度的位置与顺序关系;并通过猜温度等活动,激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知识,为下节课进一步学习正负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庞老师的授课风格亲切自然,课堂气氛轻松愉快。
课后,听课教师们以年级为团队,从学生学习行为、教师教学行为、技术评价素养三个方面进行了细致评课。她们认为,两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充分体现了“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和实践操作,帮助学生形成了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官兴肯定了两位老师的精彩表现,并提出教师可以多点缓评价、少评价,给予生生互评的空间,并创设合理情境,更好体现“先学后教”。最后,艾彬总结,一节课的情境十分重要,如何让一节课变得有趣,能够让孩子在玩中学,值得每一位教师思考。(文:陆楚莜、吴瑞津;图:黄玉杏;审核:李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