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深圳市教育信息化“双区”建设,构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罗湖教育体系,打造先行示范的教育数字化罗湖样本,2023年4月7日下午,全国教育信息化“双区”建设交流研讨会暨新时代教育数字化罗湖区“思乐课堂”初中成果展示会在深圳市罗湖区滨河实验中学举行,来自陕西、山东、广东等全国各地的学校领导、教研员和深圳市各区校教师200余人参加现场活动,近五千人通过线上形式参会。会议由滨河实验中学党支部副书记张湘琳主持。
滨河实验中学蒋沅润老师现场展示了一节典型的“3+e”数字化思乐课堂课例——《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课堂上,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提升三个环节展开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敢于创新,使学习在课堂真实地发生;老师通过大数据统计精准分析学生出现的问题,落实本节课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课堂愉悦高效,达到了学而思、思而乐、乐而学的教学效果。
滨河实验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宗春雷以《“3+e”课堂教学模式——罗湖区数字化“思乐课堂”的滨实探索》为题,从学校概况、构建基础、模式迭代、协同推进、成果产出和未来展望方面介绍了“3+e”数字化思乐课堂的探索历程、具体操作及课改所带来的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学校教育教学的高质量。
在专家面对面活动中,宋永成、孙和保、贾建国和洪飞四位专家围绕“3+e”数字化思乐课堂课例——《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示范校滨河实验中学数字化“思乐课堂”的探索进行点评。陕西师范大学宋永成教授认为蒋老师的数学课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以学生为主体,从班级授课制转向小组合作学习,把“自主、合作、探究”落到了实处;同时课堂流程行云流水、学生表现精彩纷呈,是真正的高效课堂,这节课符合教育数字化的发展方向。《中国教师报•区域教育周刊》编辑孙和保指出:这节课以新学校设计为真实情境将学生带入数学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单提供了自学支架;数字化教学让学生的思维和任务完成度可视化。同时,他建议小组成果展示应该具有梯度性,形成多种展示方案。深圳市教育科学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贾建国对“3+e”课堂教学模式谈了三点感受:课堂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一以贯之;两次数据收集和分析助力解决教学中学生真实存在的问题;课堂体现了“思”与“乐”,关注学生思维的形成与表达。深圳市罗湖区教科院初中数学教研员洪飞认为这节课以三个活动、两个知识点梳理、两个训练来建构课堂,注重数学学科思维训练,学生在思维过程中表现出“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的学习体验,实现了学科经验的积淀和素养的提升。
在课改经验交流中,深圳市罗湖教育科学研究院数学教研员洪飞、宝安区新安中学(集团)第一实验学校副校长姜薇、陕西省西安市庆安初级中学教育集团总校长李冰、西安市秦汉新城兰池学校校长扫阿联、西安市藤信学校主任马九克、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院格庄初级中学校长王向鹏、烟台市海阳美宝学校校长朱德臻、宝鸡市凤翔师范附属中学副校长曹新平纷纷围绕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变革中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进行了分享和展示。他们对教育数字化改革成果如“数”家珍,让与会专家、教师强烈感受到近年来数字化教育的蝶变以及教育信息化和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同向而行。
罗湖区教科院副院长荆志强在总结发言中指出:2020年10月,罗湖区教育局殷刚局长主持的课题《数字化“思乐课堂”的构建与区域推进研究》在罗湖区15所学校中率先试点,课题被《中国教师报》评为“2020年课堂改革十大样本”,时隔一年总课题又被列入广东省重点规划课题。承办本次活动的罗湖区滨河实验中学,作为罗湖区数字化“思乐课堂”实验学校,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在数字化支撑课堂转型上积极探索、勇于实践,被评为教育部网络学习空间应用优秀学校,深圳市“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校,深圳市智慧教育示范校培育对象。
本次活动是罗湖教育人与来自全国各地教育同行共同进行的线上、线下深度研讨,使数字化“思乐课堂”的研究从深圳罗湖走向全国。罗湖教育人将抓住教育深度改革的关键契机,补短板、提质量、推改革、创品牌,勇于先行示范,使罗湖区教育水平进一步提升,达到真正的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基础教育全面现代化和成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区域范例而笃定前行。
(通讯员:贾美兰、李莹、王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