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深圳市教育信息化“双区”工作和罗湖“智慧教育创新区”建设,聚焦新型教与学模式,展示实验校最新实践成果,3月2日,深圳市教育信息化“双区”罗湖实验校线上观摩交流活动(第六期)在深圳市罗湖区滨河实验中学举行。
罗湖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技术应用中心主任李阳、龙岗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技术应用中心主任夏承波、桂园小学书记刘派安、全国课改专家,语文特级教师孙铁龙校长、滨河实验中学副书记张湘琳、副校长温国华出席活动。活动全通过线下+线上直播形式开展。
本次活动聚焦展示“3+e智慧、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并结合滨河实验中学陈密红老师课例《黄河颂》展开。陈密红老师将信息化技术与小组教学完美融合,再现中国好声音的情景模式,开展班级好声音,通过层层递进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巩固提升三个教学环节落实本节课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整堂课学生在朗诵中深入体会作者的感情,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滨河实验中学语文科组长章璇老师和全国课改专家、语文特级教师孙铁龙分别对本节课进行了专业点评。章璇认为情境化是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和策略,也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一个重要策略,本节课情境设置“巧”和“新”,同时建议将朗读活动深化提升,与情境设置形成呼应,以更好地突破重难点。
孙铁龙认为本节课有五个亮点:情境创设有新意,符合新课堂新课标的要求;诗歌教学方法选择恰当;恰当的融入了信息技术;学校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通过自主学、合作学、展示学、比赛学等多种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他同时强调课堂应更关注过程性评价,只有关注课程过程性评价,孩子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成长。
教务处副主任蒋沅润对滨河实验中学教育信息化开展工作进行了中期总结,从“学校概况、实验机制、模式形成、主要成绩、未来展望”五个方面进行了汇报,并重点分享了学校“3+e智慧、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罗湖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技术应用中心主任李阳从规模、保障、过程、机制、模式、成果六个层面对“3+e智慧、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点评和总结,他认为“3+e智慧、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经过四次迭代,着力于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学生的学习成长以及学校品牌的打造,是值得借鉴学习的。
风正劲足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快马扬鞭。学校将继续深化“3+e智慧、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开阔教师视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充分进行学科融合与技术融合,扎实开展教学教研,打造高效、智慧课堂,促进学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通讯员:赵宇涵、刘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