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上午,教育部实验区专家组秘书长蔡可教授一行到深圳市罗湖区滨河实验中学开展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深圳调研活动。深圳市教育信息技术中心魏晓亮副主任、罗湖区教科院何亚力副院长、李阳主任等陪同调研。
专家组一行首先走入了学校课堂。数学组蒋沅润老师八年级下册《垂直平分线》的授课引起了专家的兴趣,这是一节典型的“3+e”数字化思乐课堂,本课呈现了“3+e”课堂教学模式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提升三个课堂流程。教师通过平台的大数据统计功能,实时获取学生学情,及时指导、点拨。教师精准分析学生出现的问题,开展针对性教学,让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能。
专家们还驻足观看了体育组凌玲老师的《跳绳+中长跑途中跑单元课程第三节》教学。这节课生动呈现了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支持下崭新的体育教学过程。教师将体育教学和信息化手段完美结合,运用运动智能手环辅助体育课运动训练,人工智能技术迅速整理学生运动数据,每一位学生的差异都可以及时发现,教师以精准数据为支撑,进行科学、安全、高效的体育教学。
课堂观摩结束后,专家组一行与学校领导、教师代表进行了座谈。张湘琳副校长代表学校从教学模式变革、教师专业力发展和学生学习力提升三个方面汇报了我校新型教与学模式推进成果。近几年来,学校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立足学校实际,创造出基于数字化的“3+e”高效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教师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过程性数据收集及动态分析,更加全面、科学地分析学生认知提升过程,从而为教师的精准教学提供支持,提升了教师专业教学能力;融合新技术的教学变革带来了学生的高质量学习,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得到提升、逻辑思维得到强化、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激发。
教育部实验区专家组秘书处蔡可秘书长对我校“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改革实践进行了指导点评。蔡可秘书长高度评价了我校的实践经验和成果,认为滨河实验中学的改革探索卓有成效,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他强调:深圳市信息化教学改革实验区工作要推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变革,变革课堂教学结构;要抓重点,突出特色成果;资源库建设要有针对性,适切性,要有应用场景;要前瞻性设计教师专业发展内涵;要解决国家课程教学改革推进中的一些重难点问题,典型问题,进而在这些重点问题上做出突破,形成可复制、可应用、可推广的案例和经验。
罗湖区教科院副院长何亚力汇报了罗湖区教育信息化“双区”实验校建设情况。近年来,罗湖区高度重视智慧教育,区教育局大力推动“双区”实验校建设,全区有14所学校入选实验校,实验校建设覆盖全学科全学段,各实验校在落实机制建设、平台建设、队伍建设和课题引领等方面都做出了可贵的探索,滨河实验中学就是这方面的先行者。他强调:下一步各实验校务必要与学校发展实际相结合,以骨干教师和实验班级为核心,以点带面抓示范,辐射带动促提升,真正让实验项目为学校教学质量的“提质增效”服务。
滨河实验中学校长宗春雷做总结发言。他首先对教育部实验区专家组秘书处对为学校融合新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把关指导调研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学校将不断完善提高“3+e”高效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总结总结可推广、可复制的高质量智能教育场景示范应用,借助大数据精准分析助力学生核心能力和学科素养提升,提高教师专业力和学生学习力,最终推动学校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通讯员:学校宣传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