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上午,罗湖区“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校”第三期第二场观摩交流活动在深圳市锦田教育集团锦田小学举行。深圳市教育信息技术中心主任张惠敏、深圳大学教育学部副主任兼教育学院院长曹晓明、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教授贾建国、广东省基础教育未来课程研究中心副教授林君芬、深圳大学教育学院讲师张永和、深圳大学教育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硕士邹安柔、罗湖区教科院副院长何亚力、罗湖区教科院信息中心主任李阳、罗湖区教科院小学数学教研员穆传慧、锦田教育集团总校长、锦田小学校长衷万明,锦田小学副校长蒋炼及学校实验团队成员,以及陆丰市部分教师,齐聚锦田小学云端直播间,共享融合信息技术活动云端盛宴。
活动伊始,锦田小学课程发展中心副主任赵筱茜对参加本次活动的领导、专家一一介绍并表示欢迎。
活动在锦田小学李欣欣老师与四(7)班学生的精彩课例北师大版数学四《数图形的学问》中拉开序幕。李老师利用全景课堂平台,创设了鼹鼠钻洞的有趣情境,设计了三个层层递进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课前启思中初探规律,课中乐思中数形结合深入探索规律,并在设计深汕高铁车票的活动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教学中李老师恰当融入信息技术,为学生构建了线上线下混合课堂学习空间,并通过线上量表对学生进行精准评价和及时反馈。学生在课堂上思维火花不断碰撞,精彩发言引发现场掌声阵阵,李老师在下课后从信息化教学的角度对这节课进行解读说课。
随后,穆传慧老师用十个关键词对本节课进行了专业点评,即有故事感的课堂、有设计感的课堂、有序思考的课堂、方法多元的课堂、思维可视化的课堂、数形结合的课堂、评价精准的课堂、联系生活的课堂、模型建构的课堂、走向创造的课堂。
锦田小学课程发展中心副主任黄翔作了题为《凝心聚力追求创新打造品质》的报告,从实验基础、实验进展、成效成果、示范辐射和未来展望五个方面介绍了锦田小学的实验情况。
林君芬副教授表示,真切感受到锦田小学在融合实验建设过程中的用心用力,主要体现在关注素养、具备多样性、新样态有成果孵化的端倪三方面。林教授也就成果进一步孵化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完善教育教学方案,打造顶天立地的教学样态,“顶天”是指紧随国家最新政策,“立地”则是扎根教学原理、原则;二是基于锦田小学“三思四步”变式和基本式,优化成果集群;三是遵循技术扩散效应,进行深度体系推广;四是在区域性层面,立足实验区、示范区,着力提供锦田样本。
贾建国教授在点评中认为,锦田小学实验校建设的设计系统性强、落地扎实(特别是教研团队工作成效出众)、重视技术赋能,贾教授提出五点建议:一是关注教学中问题情境设置的连贯性;二是针对学习支架的使用对教师开展研修培训;三是对于锦田小学“三思四步”模式中“四步”进一步考量;四是讲明白创建工作室发挥的巨大功效;五是评价环节,不仅要排名,更要关注评价的诊断改进作用。
曹晓明院长认为,锦田小学在实验校建设中的整体行动和大方向是一致的,顶层设计清晰、学校研究投入优秀、有真切成效、对外输出做得好。曹院长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建议学校要更紧扣新一轮课程改革,将核心素养和跨学科等改革重点纳入建设之中;二是促进技术与课堂进一步深度融合,将现有的片段化技术运用转化为数据生态搭建,采用智能纸笔等设备将技术融入教学全过程;三是使学校模式更具特色化,适当融入新元素,比如突出思乐课堂“乐”的部分;四是构建成果立体化,具体立体化操作例如产出思乐课堂效果研究报告、建设校本化课程、课例群常态化、强调学生输出以及教师研究方法规范化等成果显化。
张惠敏主任在讲话中指出:罗湖区方向明确,对于平台支撑非常努力,建立起数字化手段与教与学模式有效融合,作为区域代表为全国提供样板,在接下来大半年,要加大出成果。张主任寄语全体罗湖区实验校,一是继续加强实验校指导;二是做好数字化建模,深入试点探索;三是形成示范机制,希望各区互相借鉴创新。
何亚力副院长在总结发言中感谢各位专家和领导对罗湖教育信息化的指导和支持。他表示,锦田小学不仅仅在信息化教学方面有成果,还在很多方面得到社会认可,是老百姓们心目中的名校。他希望锦田小学的实验团队认真吸取专家意见,结合新时代改革要求,总结基本式和变式,紧扣新一轮教改的要求,通过更多学科实践和检验,来体现教学生命力。
何亚力副院长对锦田的高度评价,既是肯定也是鞭策。面对未来已来的教育新样态,锦田小学定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谱写教学改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新型教与学的新篇章。
(文:黄翔、邹安柔;图:黄玉杏;审核:蒋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