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推进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促进劳动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11月9日,罗湖区劳动教育优质课例研讨及系列讲座第九期通过线上方式举行。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室主任姚轶洁、罗湖区劳动教育教研员肖骥辉与罗湖区各学校领导、劳动教师齐聚云端,共同研讨劳动教育课程校本化实施与有效教学。
本次会议聚焦劳动教育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旨在探索如何开发课程,打造亮点;如何挖掘本地课程资源,打造特色;如何将教学设计书面表达规范化,打造标杆。此次研讨会由初中优质课例展示及教学交流、专家点评讲座、教师点评、活动总结四个环节组成。
作为会议承办方,滨河实验中学高度重视,在学校校长宗春雷、副校长张湘琳的关怀指导与学校劳动科组全体教师共同努力下,学校王诗伟老师给大家展示了一节精彩的七年级劳动课例《走进草编艺术,感受非遗魅力》。“通过在学生中找‘大师傅’的方式进行‘生生互助’,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王老师在进行授课分享时说道。
在交流点评环节,各学校老师也纷纷发言,共同探讨劳动教育。“王老师能够开展项目式课程这样一个长线的学习活动,我想作为王老师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幸福的事情”,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的周秀云老师说。翠竹外国语实验学校的方银萍老师认为,王老师不仅将语文历史等学科知识点编排在里面,同时也融合了智育德育美育,非常的难得。“王老师在教学中特别注重于新课标背景下的评价观,通过学校12学平台,让学生进行多维度的自评、互评,充分的培育了学生积极的劳动精神。”滨河实验中学副校长张湘琳对该课例作了高度评价。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室主任姚轶洁对王老师的教学课例给予充分肯定,认为本节课非常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并以“劳动教育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为题给大家带来一张精彩的讲座。她从实施国家课程的维度讲起,结合课例剖析了国家课程要求的标准,强调了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充分讲述了国家课程的校本化的要点,,让与会教师获益匪浅。
罗湖区劳动教育教研员肖骥辉老师对王诗伟老师的课例进行总结点评。她认为本课例体现了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充分、学生劳动素养提升明显、选题中华文化积淀丰厚三大亮点,同时也就视频导入目的、问卷调查作用等方面提出改进意见,并对各校今后开展劳动教育课程提出了有效的建议。肖老师对滨河实验中学优秀的教育团队和罗湖劳动教育的全体同仁表示感谢,呼吁大家携手合作,奔跑向前,成就学生的美好未来。
本次教研活动不仅提升了罗湖区劳动教育团队的教育教学水平,也为罗湖区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相信通过专家的精彩讲座、各校领导的积极引领以及全体劳动教育教师的不断努力,未来的罗湖劳动教育必将更加蓬勃发展!
(图文:王诗伟、各校劳动科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