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3日上午,“心理行为支持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深圳市罗湖区星园学校合作项目启动会”在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学术会议中心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深圳市儿童青少年健康发展协会心理行为支持专业委员会主办,深圳大学心理学院、深圳市罗湖区星园学校协办,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承办,核心环节中,星园学校高凤花书记的学术报告成为亮点,而“Play”项目签约更标志着学校“医教康”结合实践迈入新阶段。
核心学术分享:高凤花详解星园学校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路径
在学术交流环节,星园学校高凤花书记围绕“孤独症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作专题报告,其分享内容成为全场焦点。她详细介绍,星园学校针对孤独症儿童特点,创新打造“八大主题活动月”,并深度联动社会实践课程,构建起“校内主题教学+校外实践融合”的育人模式——通过每月聚焦“社交礼仪”“生活技能”“自然探索”等不同主题,结合社区服务、科技馆参观、公园活动等真实场景实践,帮助孤独症儿童逐步提升社会交往主动性、生活自理能力与环境适应力。高凤花书记在报告中强调,该模式已在学校实践中取得显著成效,多名学生通过系列活动实现从“被动参与”到“主动互动”的转变,部分学生甚至能独立完成简单购物、乘坐公共交通等日常任务。同时,她结合实践提出,特殊教育需打破“校园围墙”,通过家校社协同、医教康融合,为孤独症儿童搭建更立体的支持体系,这一观点获得现场专家与参会者的高度认同。
关键签约环节:“Play”项目落地,为学校发展注入新动能
活动中,深圳大学心理学院赵朔教授与高凤花书记代表双方,正式签署“Play”项目合作协议(即特殊儿童行为支持合作项目)。该项目以“游戏干预”为核心,将整合深圳大学科研力量与医疗机构专业资源,围绕孤独症儿童早期Play(游戏)干预、特殊教育教师Play教学能力培训、家长Play指导支持三大方向展开。
对于星园学校而言,“Play”项目签约具有里程碑意义。一方面,项目将为学校带来前沿的游戏干预理论与实践方法,填补传统特殊教育中“游戏化教学”的短板,帮助教师更科学地通过游戏改善孤独症儿童的社交与行为问题;另一方面,借助高校与医疗机构资源,学校可建立“科研-教学-康复”一体化机制,在课程开发、个案干预、家长培训等方面实现系统性提升,进一步完善“医教康”结合模式。
活动最后,心理行为支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海指出,高凤花书记的实践分享为特殊教育领域提供了可复制的“星园经验”,而“Play”项目签约则为星园学校深化“医教康”融合提供了关键支撑。未来,随着项目推进,星园学校有望成为区域内特殊教育“医教康”结合的示范基地,为更多孤独症儿童提供更优质、更系统的教育服务。
文:岳霄
图:刘今
审核:高凤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