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深圳市“每周半天计划”校外实践教育要求,让学生在自然中探索知识、在实践中提升素养,7月4日下午,罗湖外语小学二5班学生走进仙湖植物园蝶谷幽兰园区,开展第二期研学活动。以“兰科植物探险队:出发!寻找仙湖的宝藏”为主题,同学们在2个多小时里开启跨学科实践之旅,融合科学观察、数学测量与自然艺术创作。
活动开始,6组“探险队员”在植物学讲解员带领下开展“兰科植物大揭秘”。大家对照手册中魔帝兜兰、鹤顶兰、火焰兰等6种兰科植物的图片与名称,在地图上标注位置。讲解员结合活体植株与展馆资料,解析唇瓣、合蕊柱等独特结构,同学们认真记录。随后的“植物连连看”游戏中,各组比拼图片与名称匹配速度,获胜小组获金属植物书签,在轻松氛围中解锁兰科植物“身份密码”。
“兰科植物探险家”环节,课堂从“听”转向“做”。在数学老师指导下,同学们手持直尺、软尺,测量负责植株的叶片长度、记录花瓣数量,观察气生根生长方向并标注。围绕“数据与生长环境的关联”,大家热烈讨论,如“鹤顶兰叶片最长28厘米,比文具盒还长!”“长在树干上的兰花,气生根是不是为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科学思维在观察与思辨中得以培养。
“自然笔记创作家”环节将活动推向高潮。美术老师展示范例后,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融合形态特征、测量数据与艺术想象创作:用水彩笔勾勒火焰兰曲线,文字标注兜兰唇瓣功能,部分同学还配上“兰花成长日记”小故事。互评时,大家从“科学性”“艺术性”“独特性”提建议,让自然笔记成为知识载体与自然对话的桥梁。
为保障活动实效,学校前期做足准备:科学课讲兰科植物特性,数学课强化长度测量,美术课铺垫植物写生;家校协同征集家长志愿者,与仙湖植物园共建实践基地,保障安全与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