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上午,凤光小学召开“笔架山自然探索家:用语言与行动守护绿色家园”项目中期论证专家指导会。深圳陶行知研究会教育规划院院长宋承昊作为核心专家受邀出席,以前沿视角为项目“把脉问诊”。
首先,项目负责人黄书臻主任围绕中期成果展开系统汇报。她从笔架山实践基地的资源开发与利用切入,详细介绍了前期如何依托基地生态特色设计课程模块;复盘第一次实践活动中,学生在实地考察、活动开展等环节的表现与收获;基于实践数据与师生反馈,深度剖析课程在目标达成度、活动衔接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提出调整策略;最后就更改后的项目设计进行细致解读,展现项目推进的阶段性成果与改进方向。
宋承昊院长在论证指导环节指出:以语言表达与独立思考为核心目标,借“多说”推动学生解决问题、自我提升,强调表达需有序有组织;建议引入AI相机、AI耳机等智能工具,借其功能辅助观察学习,重塑教学流程与关系,推动大组织向微组织、小组织(含人机交互)转变,构建学习闭环;指出修改后教学设计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规避户外教学知识传授短板,结合场景优化,关注智能工具功能适配任务,创新学习模式;明确“工具-流程-关系”三者之间的关系,利用AI技术(如AI检索、评价)完善学习闭环与供给模式,借工具提升教学质效,为课程革新筑牢实践指引。
在交流研讨环节,参会教师围绕AI工具的落地应用展开热烈讨论,分享对提升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优化课程实施效果的思考。校长李黎在总结发言中,充分肯定项目团队在中期阶段的努力与成果,高度评价宋承昊院长提出的AI赋能方案,指出其为课程改革带来了极具前瞻性的创新思路。同时,他也对后续工作提出要求,强调要加快AI相机和AI耳机等工具的引入与调试,探索与课程内容的深度融合,同时加强教师的智能技术培训,确保科技手段真正服务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表达输出”的核心目标,推动“笔架山自然探索家”项目成为智慧教育与生态教育融合的标杆案例。
此次中期论证专家指导会的召开,标志着凤光小学“笔架山自然探索家”项目正式迈向智能化升级阶段。今后,学校将以AI工具为抓手,持续深化课程改革,助力学生在科技与自然交织的探索之旅中实现全面成长。
聂坤元/文左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