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30日,罗湖区初中历史“数智课堂”展示活动在深圳市桃园小学举行。本次活动旨在推动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的深度融合,探索数字化、智能化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新模式。罗湖区初中历史教研员肖仕扬老师、初中历史兼职教研员黄海燕老师以及区内部分青年历史教师齐聚一堂,共同研讨“数智赋能教学数智课堂”的创新实践。
课例展示
罗湖实验学校林雨欣老师展示了《如果国宝会说话:从南海一号观宋代社会经济》的课例。林老师以“南海一号”古沉船切入,带领学生探索宋代社会经济的繁荣密码。通过“认知冲突-知识建构-迁移应用”三阶模型展开:首先以“海上敦煌”之谜创设历史情境,激发探究兴趣;随后组织文物组、技术组、政策组开展项目式研究,从货物构成、航海技术到市舶司制度,多维度解码沉船背后的全球化贸易网络;最终引导学生运用AI技术设计宣传海报,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可视化成果,并结合水下考古的图片资料,深化学生对中华文明开放性与文化遗产价值的理解。课程通过“史料实证+数字技术”的双螺旋设计,实现历史思维与跨学科能力的深度融合,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与历史责任感。
课例研讨
在课堂展示后,区教研员肖仕扬老师、区兼职教研员黄海燕老师对本课进行了点评与指导:林雨欣老师的课堂,注重问题设计的层次性,以“为何‘南海一号’被誉为海上敦煌”开启课堂,以“南海一号”的历史价值与现实价值为回应,实现闭环问题链贯通认知。在情境化课堂中,实现史料实证与AI可视化的跨学科融合尝试,使沉船考古转化为可交互的文化记忆载体,将AI海报中的史实精度、视觉美学与主题设计纳入评估指标之中,教学评一致,有助于学生实现知识的整合与迁移。
未来展望:数字人文下的历史教育新样态
数智赋能教育是罗湖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当历史课堂与AI技术相遇,沉睡的文物便被赋予了跨越时空的对话能力,凸显了历史学科在培育数字时代人文素养中的独特价值。经过本次课例学习,期待罗湖初中历史后续呈现的更多精品,百花齐放,助力罗湖历史走向新样态!
文:刘俊英,林雨欣
审:肖仕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