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下午,罗湖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陈小波深入碧波小学,开展沉浸式课堂调研与教学指导。通过两节特色鲜明的公开课与深度教研对话,陈副院长对碧波小学学习者为中心的“5·20”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改革成效给予了肯定,表示其为区域教育创新再添鲜活样本。
语文课堂:穿越古今智慧对话
隆媛老师的《田忌赛马》课则上演了一场“科技+人文”的跨界盛宴,以新颖的教学设计引发关注。课堂上,学生通过“接力法”“叽叽喳喳法”展开小组合作,深入分析田忌与孙膑的制胜策略,在思辨中提炼“变通”与“协作”的深层逻辑。课堂还创新性引入AI生成的数字人“田忌”,学生现场提问互动,探究其引荐孙膑的胸怀与格局,科技手段打破时空壁垒,鲜活还原历史人物的智慧。课程尾声,学生从田忌的胸襟、孙膑的谋略及齐威王的惜才中,领悟合作共赢的启示。这堂融合传统智慧与科技创新的课堂,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极具启发性的实践尝试。
数学课堂:演绎规律探索四重奏
在罗芷晴老师执教的《图形中的规律》课上,学生化身“数学侦探”。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以问题链驱动探究:“摆一个三角形至少需要几根小棒?”学生通过摆一摆、画一画、算一算,在动手操作中发展数学思维,逐步建构图形排列的规律。罗老师善于借助直观板书,巧妙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同时精心设计小组合作活动,引导学生开展深度学习。学生在合作中积极交流、深入思考、主动质疑,充分体现了“做中学、玩中学、说中学”的教学理念,展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课堂样态。
专家把脉:解码改革密码
陈小波副院长现场点评时指出,两节课生动诠释了新时代课堂转型的深刻内涵。语文课以“田忌赛马”为情境载体,通过“问题导向+任务驱动”设计,将各个环节有机串联,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完成“发现问题-提出质疑-辩证分析-策略优化”的思维闭环,既落实了文化育人目标,又培养了批判性思维与表达能力。数学课以“图形规律探索”为切口,通过组织学生在小组协作中经历“观察猜想-操作验证-归纳提炼-拓展应用”的完整探究过程,将数学学科“理性思维、科学精神”的育人价值具象化为可感知的思维路径。
两节课均深度践行“5・20”模式精髓,这种模式既打破传统“满堂灌”的单向知识传递,又通过分层任务设计保障全体学生参与度,有效破解学业分化难题。陈副院长特别指出,课堂中“小组辩论”“策略优化”“规律发现”等活动,正是“全量培养、扬长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既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又为个性特长发展提供平台。
针对未来发展,陈副院长建议学校进一步深化“5・20”模式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对接,强化“思维可视化”的理论建构与实践创新。希望学校继续以课堂改革为支点,在“双减”背景下打造“轻负高质”的育人范式,为基础教育创新提供可复制的“碧波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