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不应局限于艺术技能或美学知识等艺术课的“小概念”,也不局限于课堂和学校的单一维度,而是贯穿学校教育各学段、各学科,融入学生学习生活全过程。”三月的鹏城春风和煦,深圳市教育局关于“大美育”的战略构想如惊蛰春雷,在罗湖实验学校激起阵阵涟漪。如何让这个宏大的教育命题落地生根?罗湖实验学校将目光投向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明珠——中国非遗艺术。
大美育格局下的破题之钥
当青铜饕餮纹与哪吒战甲在课堂上碰撞,当敦煌藻井遇见现代建筑美学,一场以非遗纹饰为载体的美育实验就此展开。3月15日,深圳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蔡强教授带着四十载研究成果走进校园,用《传统设计与现代生活》的专题讲座,为师生开启了一扇贯通古今的审美之窗。
纹以载道的时空对话
青花瓷的素雅、云雷纹的律动、雕梁画栋的华彩......在文体中心的大讲堂里,千年纹饰在光影流转中苏醒。这些图纹早已超越了装饰的意义,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记录着古人对自然、生命和宇宙的深刻理解与敬畏,更是独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形式美学。当《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现代设计图徐徐展开,传统纹样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现场响起此起彼伏的惊叹。
少年心中的文化觉醒
“今天,蔡教授来校讲座,讲非遗图案传承创新,提到敦煌传统图案,还展示常莎娜老师复原的藻井。听完讲座,我对传统文化了解更深,身为新时代少年,我很自豪,也更明白传承、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性。”702班的万亦如说道。
714班的郭凌菲同学也深有感触:“蔡教授借《哪吒》讲我国建筑和艺术特色,结合美术课本里的敦煌藻井,说它图案丰富、色彩美,有独特寓意,还分析《哪吒》特效色彩,让我懂了传统纹样怎样融入现代文化。作为新时代少年,我一定努力学习,为国家出力。”这场讲座让同学们对美有了新的思考。
美育之路永不止息
在追求美的教育征程中,罗湖实验学校始终步履不停。秉持着 “一体两翼,五育并举” 的办学方略,学校坚守美育理想,积极探索创新。从开办专题美育讲座,到构建跨学科美育矩阵,罗湖实验学校用非遗纹饰这个“小切口”,成功撬动“大美育”的杠杆。
如今,漫步于罗湖实验学校的校园,处处都能感受到美育的蓬勃力量。学校精心搭建起传统与现代的桥梁,让传统文化在现代教育中重焕生机。罗湖实验学校正以实际行动,书写着一份专属于这个时代的出色美育答卷。
撰稿:李敏昭
图片: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