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9日,深圳市罗湖实验学校的25名科创小组成员,怀揣着对科学的热爱与好奇,在副校长张琳的带领下,与深圳广电集团广播融媒体中心教育项目组的工作人员一起走进了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简称“深圳先进院”),参与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学小记者”科创研学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实地参观、专家讲座和动手实践,让学生们近距离感受科技创新的魅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深圳先进院坐落于南山区大学城,是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市政府及香港中文大学于2006年共同建立的新型国立科研机构。自成立以来,深圳先进院始终坚持教育、科研、产业、资本“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致力于建设国际一流的工业研究院。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先进院在生物、计算机、通信、材料等方向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获批了多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和硕士学位点,并培养了一大批高水平的研究人才。
活动当天,学生们首先参观了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展厅。这里展示了深圳先进院近年来的众多科研成果,从高精尖的医疗器械到智能化的生活应用,每一项技术都令人赞叹不已。学生们被这些前沿科技深深吸引,纷纷驻足观看,不时发出阵阵惊叹。
紧接着,学生们来到了劳特伯医学影像中心。该中心以2003年诺贝尔奖医学奖获得者、磁共振成像技术之父保罗·劳特伯(PaulC.Lauterbur)命名,致力于推动生物医疗成像技术创新、系统和装备研发及生物医学应用。在这里,学生们亲眼见证了高端医学影像技术的魅力。中心医工所博士孟文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磁共振成像(MRI)、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计算机断层扫描(CT)以及超声成像等医学影像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学生们了解到,这些技术不仅能够帮助医生准确诊断疾病,还能为疾病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国首台自主知识产权国产3.0T高场超导磁共振成像仪正是在这里研发成功的,它的诞生打破了国际垄断,为我国的医学影像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此外,中心还在研发更高场强的磁共振成像系统,如5.0T超高场人体全身磁共振成像系统,以期获得更高的分辨率和更清晰的图像,为全身各部位疑难杂症机理研究和精准诊疗打开全新场域。
随后,学生们前往谭骁天博士的实验室,参与了一场生动有趣的《我们身边的生物传感器》实践活动。谭骁天博士是深圳先进院在生物传感领域的知名专家,他带领学生们深入了解了生物传感器的原理、分类及应用,并亲自指导学生们进行了多个小实验。
在谭博士的指导下,学生们首先尝试了血压计的实验。他们通过传统的水银血压计和现代电子血压计,了解了血压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随后,他们又体验了血氧仪的使用,学习了如何通过血氧仪来监测人体的血氧饱和度。这两个实验让学生们深刻感受到了生物传感器在医疗健康领域的重要应用。在实验过程中,谭博士耐心解答学生们的问题,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勇于探索。学生们也积极参与、认真思考,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和想法。整个实验室充满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创新的火花。
实验结束后,谭博士对学生们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表示,学生们在实验过程中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这是非常难得的。同时,他也希望学生们能够继续保持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将来为科学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此次“科学小记者”研学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还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罗湖实验学校始终坚持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综合素质,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校会有更多的学生像今天的“科学小记者”一样,走出校园、走进科技前沿,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