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9日上午,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郭玲丽一行到访深圳市行知职业技术学校。罗湖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高延勇会见了郭议员一行,双方就学校发展、深港教育合作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罗湖区教育局副局长刘维志、社会力量办学科科长王建波、行知职校校长李隼等参与接待与座谈。香港明爱屯门马登基金中学(以下简称屯马)校董袁国明,屯马中学校长朱婉仪、助理校长郭嘉瑜、议员助理邓志雄、民建联研究部助理周棨洭陪同调研。
01观看师生作品展
郭玲丽一行首先来到学校美术馆参观了正在这里展出的我校2024年师生美术作品展。两位学生讲解员向来宾一行详细介绍了美术作品展的有关情况和师生创作的作品。香港立法会议员郭丽玲一行,对展览的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师生的美术作品,充分展现了学校的艺术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对学校的艺术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产生浓厚兴趣。
02走进特色专业课堂
随后,来宾们深入课堂,先后观摩了艺术设计与制作专业刘静老师、财经与会计专业霍霓老师、动漫与游戏制作专业朱艺瀛老师的专业课,与师生进行交流互动,详细了解学校专业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内容。
来宾一行还参观了学校画室、琴房、实训室等。参观过程中,来访嘉宾对学校完善的教育教学设施、优秀的师资团队和办学特色给予了高度评价。
03开展座谈交流
行知职校校长李隼代表学校欢迎郭玲丽议员一行到访,并从学校发展、办学特色、学生培养及深港合作项目计划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李隼表示,学校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与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并取得一定的成绩,面向未来,学校将开拓进取、与时俱进,在育人方式、专业建设、特色发展、管理体制、人才培养、对外合作等方面守正创新,久久为功,实现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香港屯马学校就学校基本概况、学生培养工作以及创新职学共同培优项目作了详细汇报。校长朱婉仪通过视频短片介绍了学校基本概况和办学特色,助理校长郭嘉瑜分享了学生培养工作(VPM计划)。校董袁国明对两校计划中的“创新职学共同培优”方案进行了说明,就湾区融合、课程特色、课程内容、课时安排等工作提出了相关意见和建议。他希望在两校拟合作实施的DSE课程教育中加强相关的职业培训内容,依托大湾区合作,将有关培训延伸到深圳的企业,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行知职校副校长周斌认为行知学校的传统特色优势专业与屯马的DSE选修专业充分融通,尤其是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程的推进,将为“创新职学共同培优”项目的实践部分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现实基础。
郭玲丽议员在认真听取两校的相关情况介绍后,认为,随着香港融入国家的发展大局,为配合未来青年有更多的出路,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多地就业机会,今后会建议政府投入更多资源优化现在的职业专才教育。同时也希望能够利用行知职校的办学优势,整合湾区优质资源。不仅在专业领域上加强交流合作,在港澳学生国情教育、身份认同以及社会服务意识方面进行更加紧密深入合作,打开交流合作的空间,拓展更多的发展机遇。
罗湖区教育局副局长刘维志表示,深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积极作为,大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的合作。深港两校的教育合作有着天然的地理位置优势,深圳七个口岸中三个位于罗湖。深港两地的教育合作能够为内地港籍学生提供多元升学途径。行知作为罗湖区唯一公办职校,办学特色鲜明,师资力量雄厚,校长李隼博士为罗湖区高层次引进人才,是一位高学历的博士后校长,具备丰富的教育管理经验和深厚的教育情怀,两校合作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条件。他期望两校做好沟通交流,确定落实合作模式,为推动深港教育融合做出先行探索和发挥示范作用。
罗湖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高延勇表示,罗湖职业教育坚持育训并举,提升技能培训的同时,进一步加强综合学术的含量,引入大湾区,特别是香港的职业教育课程,加强两地的职业教育交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推动粤港澳姊妹学校走向深度融合,形成品牌。一直以来,罗湖区教育局持续推动深港教育融合创新工作,积极引进优质办学主体开展教育合作、共创共享,助力罗湖“三力三区”建设和推动“教育四强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未来,罗湖将持续加强深港澳教育合作交流,奋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教育高地,积极引入优质教育资源,优化罗湖教育结构,开拓国际视野办好罗湖教育。
罗湖区和香港两地的职业教育各有特点和优势,积极拓展职业教育合作,两地教育界将抓住契机,充分交流,积极谋划,精密部署,努力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两地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及大湾区的建设提供新的路径和方案。
文字|葛秀如
图片|李红艳
排版|信息中心
审核|党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