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广东省教育厅主办、珠海市教育局承办、珠海艺术职业学院协办的“广东省第二届中小学幼儿园美育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在珠海圆满落幕。通过选拔赛、初赛、复赛、决赛的层层考验,我校彭馨雨老师凭借其独特的创新教育理念和扎实出色的教学基本功,从广东省各地市晋级省赛的55名中职教师中脱颖而出,赢得了评委们的一致肯定,最终斩获省决赛一等奖第一名及教学技能的个人单项奖,同时也是深圳市唯一一个获得该组别一等奖的教师!充分展现了我校青年教师的精神风貌和精湛的教学技能。
本次比赛内容包括专业技能展示、课堂教学实录、现场教学说课、教学设计与数字化教学资源制作等。在本次比赛的说课展示环节中,彭馨雨选取的课例是摄影基础课程《景深控制》这一摄影技术领域的常规内容。在这一课程的教学中,她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以任务合作为导向,为学生构建数字影像工作室的职业情境,实现知识迁移的同时,引导学生在观察发现中探究,在创作体验中学习,进一步提升学生利用摄影这一媒介的创意表达能力。
命题现场创作的美术专业技能展示,对于摄影专业的她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决赛现场她利用版画这一媒介,通过拓印重构的方式,呈现了一幅古老摄影技艺蓝晒的画面。勇于创新、将不同艺术形式相融合的教学方式获得专家评委的一致认可。在大赛闭幕式现场,她创作的作品作为九幅优秀作品之一进行了现场展示。
精心备赛
“凝而聚力,研而致远。”彭馨雨能取得佳绩,离不开领导和团队力量的大力支持。备赛过程中,有校领导领衔的学校名师团队的大力支持,还有罗湖区教科院美术教研员王婧老师为首的教研力量的悉心指导。作为行知的毕业生,大学毕业后的她选择回到母校,回到梦想开始的地方,成为一名教师。从初为人师,学习如何站稳讲台,到大胆求索、十年磨一剑,成为教坛明星。十年耕耘,她与母校共成长。她的成长和蜕变离不开个人的不懈努力,也离不开学校的精心培养和提供的广阔舞台。
学校重视教师专业发展,建设结构合理,目标明确,支援到位,节奏稳健,工作务实的教师培养体系,有效帮助教师的专业成长。实施“青蓝工程”,为每位新入职年轻教师配备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通过一对一的指导模式,确保年轻教师能够快速适应教学环境,掌握教学技巧,并逐步成长为教学骨干。学校制定三年计划,为青年教师设定明确的目标和路径,助力教师在职业生涯中不断迈进。通过开展科组教研活动、示范(公开)课、课题研究、邀请专家到校开展讲座及双师型教师培养等方式,拓宽教师视野,夯实专业基础,打磨教学基本功,增进教师交流合作,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效果显著。近一年来,在指导、组织教师参加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方面,学校通过邀请专家开展线上、线下培训,为参赛选手创造了良好的备赛条件。我校教师在省赛、市赛中表现优异,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成绩的取得,是行知教师们汗水和智慧的结晶,教师凭借扎实的业务功底、卓越的教学素养和务实进取的工作作风,为学校赢得了荣誉。这不仅是学校对标国省赛项、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的有力证明,更是全校上下团结一心、砥砺前行的生动写照。
人物风采
彭馨雨
深圳市行知职业技术学校高三摄影专业教师、班主任。
彭馨雨老师,她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心灵的引导者。她的授课风格如同她的人格一般,温柔中蕴含力量,严谨中不失灵动。这样的风格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源于她日复一日的自我要求和不懈努力。在每一次的教学设计中,她都倾注了无尽的心血,只为寻找那最能触动学生心灵的讲解方式。她坚信,教育之路无止境,只有不断深耕,方能结出累累硕果,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更能感受到学科的魅力与温度。
授课特点:大气自信、精巧严谨
分享体会
彭馨雨作为一名仅10年教龄的摄影选手,以学习和求知的心态踏入广东省美育基本功大赛中职美术的赛场。她表示,在美育的视角下,摄影成为了一个有力的工具,帮助学生培养审美观,提高审美素养。帮助学生培养审美观,提高审美素养。比赛是每位青年教师心中梦想的平台,能在众多优秀老师中获得比赛资格,她倍感珍惜。备赛过程中,在校领导的率领下和科组团队及区美术名师正高级教师王婧老师引领下,让她更加有底气面对这次比赛。回首比赛全过程,她表示,所获得的收获远远超过奖项本身,与学生共同成长、与同行交流学习,更加坚定了在美育之路上的决心,也深刻认识到自己在中职美育道路上的责任与使命。从一名行知学子成为行知教师,从青涩的毕业生到成长为丰富教学技能的青年教师,感恩学校的培养以及为青年教师搭建快速成长的平台,有了这样的平台,我们才能够不断成长,追求卓越。
彭馨雨荣获美育省赛一等奖,这是我校继周荃老师斩获中青赛市赛一等奖和省赛一等奖之后,取得的又一个重要成绩和重要突破。充分体现了学校在教师培养、推进教师团队教学教研能力提升的显著成效,激发了教师队伍向上向好的新动能。未来,学校将继续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建、以赛促改”,持续深化“三教”改革,推进线上、线下教育相互融合,探索“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推进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培养更多年轻教师成为双师型专业教师、企业工程师、学生导师、创业导师为一体的“四师型教师”,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