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最根本的工作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搭建学校领导与师生双向沟通的交流平台,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深圳市行知职业技术学校于近期举办“校长面对面”系列座谈会。面对面座谈会是一次以调查研究为抓手,推动学校发展走深、走实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李隼校长到行知职校履职以来,在学校干部大会、党政联席会议、党委会议上多次强调,党员干部需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积极贯彻群众路线要求,进一步提升宗旨意识,以防止脱离群众的风险和倾向。学校领导班子和团队成员带头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大兴开展调查研究,把学习思考和本职工作结合起来,筑牢和提升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提升运用科学理论推动工作的能力水平。
截至12月13日,“校长面对面”活动已连续举办八场。李隼分别与学生代表、各科组教师围桌而坐,深入交流,认真倾听师生心声,征询有关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商议和明确学校未来发展方向,凝聚学校高质量发展合力。
—倾听心声共育成长—(学生篇)
10月30日,“校长与学生代表面对面(第一场)”座谈会在阅览室顺利举行。学生处主任董文琪、团委书记李肖麟参加会议。李隼与来自各个班级的48名学生代表进行了座谈。与会领导认真倾听、详细记录、真诚反馈,与学生代表进行了交流亲切的沟通,耐心细致地回应同学们关心的问题。能当场为同学们解答的问题,当即回复。需要用时间加以改进或研究的问题则认真记录,分类整理,会后督促有关部门落实解决。
李隼表示,学校将常态化开展“校长面对面”活动,由校领导直接当面听取学生代表的意见建议,掌握第一手情况,对学生的有关疑问给予现场答疑解惑,对需要整改的问题落实到有关职能部门。学校将不遗余力地采取一系列措施,致力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条件,端正学生的学习生活态度,锻炼学生的自主自治能力,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促进学生的健康幸福发展。
—汇聚合力共话发展—(教师篇)
12月5日下午,李隼与来自体育、英语科组共计近40名教师座谈。学校教务处、学生处等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座谈会在轻松愉快、融洽和谐的氛围中进行,教师们畅所欲言,校领导与一线教师进行多角度、深层次的交流与沟通。李隼悉心询问教师们的工作情况和所疑所想,认真倾听教师们对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的理解和期望。针对老师们提出的各类问题,李隼都逐一给予了细致的解答和指导。
12月6日下午,李隼校长、人事部门余丹主任、教务处陈志昊主任、教研室吴伟雄主任及语文、数学科组全体教师参加了座谈会。座谈会上,科组长作为教师代表介绍了科组成员和科组建设情况,就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制度建设、家校共育、青年教师培养等方面,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李隼表示,学校将进一步为广大师生创造更好的学习、工作环境。同时,他期望大家要加强学习,认真履行立德树人职责,在学校学科专业布局优化调整中找准个人定位,敢于尝试,勇于创新,以主人翁姿态投身学校工作中,群策群力为学校未来的发展添砖加瓦。
12月7日下午,学校组织召开第五场校长面对面座谈会。李隼与来自政治、历史、地理科组共计近30名教师共话发展。座谈会上,各科组资深教师积极发言交流,主要针对学科建设、岗位发展等问题谈感想、说难处,拳拳之心殷殷之情,引发在场教师共鸣。李隼指出,教师队伍是学校的“魂”,殷切期望党员干部、资深教师终身学习,发挥模范作用;青年教师加强学习,勇担重任。
12月11日下午,学校组织召开第六场校长面对面座谈会。本次座谈会由理化生、心理、信息技术、传媒、财经等学科教师参与座谈。各科组老师介绍了自己目前的工作情况,主要针对职业教育未来发展、专业设置、师资配备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李隼强调高级教师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资深教师和年轻教师都要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每位行知人都应立足自身专业,为我校职业学科发展建言献策。
12月13日,李隼与艺术(含音乐、美术、设计)学科共计35位教师进行了座谈。李隼强调,艺术老师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依托。高级教师要利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和教学经验,充分发挥价值引领和业务引领作用。学校后续将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出台课时量标准,营造公平公正环境,发挥职称评聘、岗位晋升、奖励性绩效的激励作用。
经过与学生代表、各科组老师八场座谈会的直面交流,李隼表示,感受到了教师们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发展奋进的劲头。他指出教师队伍对于学校发展至关重要,在学校稳步迈进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中,需要教师队伍齐心协力、协同发展。教师们要设立目标,逐步迈进,逐渐成长为担当学校未来发展责任和使命的中坚力量。
本次“校长面对面”活动,搭建了学校与师生沟通的桥梁,学校领导与师生们围坐一堂,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充分交流,共话强校之策,有助于推动解决困惑、凝聚共识,打通服务师生的“最后一公里”,架起通往师生心坎的“连心桥”。未来,学校将持续畅通日常反馈渠道,搭建沟通交流平台,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听取师生们的宝贵意见和建议,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共同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