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下午,碧波讲坛第十九讲开讲。碧波小学副校长谢淑红给全体青年教师带来了题为《学习场景的设计与实践思考》的精彩讲座。
讲座分为“认知.思考”“学校.学习场”“课程.学习场景”三个部分。谢校长首先让老师们明确了“课程,即家、校、社一切活动的总和”的概念,引导教师转变思维:在学生观方面,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实践;在课程观方面,从确定、简单的传授知识转变为生成、整合、不确定、复杂的实践知识。
谢校长强调,孩子们在学校中的所有经历,包括所见、所听、所尝、所闻、所感,都是课程的一部分。学校即学习场,具备实践、体验、联结、交互、赋能的主要功能,它是学校,同时又是博物馆、展示厅、图书馆、体验场、交互场……她通过彩虹气象站、鱼菜共生、蚂蚁城堡、光影魔盒等丰富的实践案例,展示了学生随时带着问题去发现、解读、研究,形成实时反馈互动的,以自然和交流为核心的多元化学习空间的应用案例。
“课程.学习场景”部分,谢校长以丰富的多年段、多学科的“习场”空间案例,介绍了真实、可感、赋能的课堂:把大量的学习任务关联内容设计到场景中,建立场景和学科学习、素养成长的关联,促进学生体验实践和迁移转化。
培训工作的重点在于行为的跟进改变。本次讲坛的后续为一个月时长实践行动期,碧波小学全体青年教师将以个人或自由组队方式开展“学习场景设计与实践”,为后续讲坛做好分享交流的准备。
当学习变成一种需求,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就会转变成主动的寻找,而空间是这种转化最好的助燃剂。接下来,碧波小学将以学习者为中心,突破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的界限,着力学习场景的设计与实践。(文/戴宇婷图/张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