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6日,桃园小学的融智教室里充满欢声笑语。莲南小学林振朗老师带着五年级的“小工程师”们,开启了一场神奇的“空气魔法”之旅。两节课的时间,孩子们从设计图纸到动手实践,将无形的空气变成威力十足的“炮弹”,纸杯靶子应声而倒的那一刻,欢呼声几乎掀翻屋顶!
课堂伊始,巨型空气炮击倒纸杯的视频就让孩子们瞪大了眼睛:“空气居然能像炮弹一样发射?”带着好奇,他们走进林老师打造的“科学筑梦空间”——教室里摆了空气炮模型、实验器材和科学海报,仿佛置身未来实验室。AI助手“梅梅”的登场更添科技感,它向同学们讲解了空气压缩的原理:“薄膜回弹越快,空气炮威力越大!”孩子们边听边记,争相举手提问:“如果薄膜拉得更长,射程会不会更远?”
动手环节,塑料桶、气球、伸缩带成了“造炮神器”。小组讨论热火朝天:“用纸箱做炮身更轻便!”“密封胶要多缠几圈,不然漏气就失败了!”有人埋头画设计图,有人蹲在地上测量材料尺寸。林老师穿梭在各组间,轻声提醒:“AI工具能帮我们找答案,但真正的创意在你们脑子里。”
测试区瞬间成了“科学战场”。孩子们屏住呼吸,紧盯自己组的空气炮:“三、二、一,发射!”有的炮弹刚出膛就歪斜落地,引来一片善意的笑声;有的“嗖”地击中两米外的靶子,组员们击掌尖叫。一个小男孩兴奋地举着改良后的炮筒:“我们加了木棍支撑,薄膜凹成碗状,果然飞得更远!”
课堂尾声,一段中国炮弹发展史的视频让气氛变得庄重。看着屏幕上腾空而起的导弹,孩子们眼神发亮。林老师举起一个空气炮模型:“科学不仅能玩,还能守护国家。下次课,咱们继续改进,让炮弹飞向更远的地方!”
罗湖区小学科学兼职教研员周小琼动情评价:“学生都非常专注在听课,进入了一种心流的状态。让学生忘记下课时间的课远比学生记得下课的课要好。这堂课没有‘标准答案’,只有真实的思考。学生从‘猜’到‘做’再到‘创’,科学思维自然生长。将学生培养成善于思考、能深度思考的人。”
莲南教育集团总校长冯永表示:“这堂课没有急于求成,而是让学生体验‘从无到有’的创造过程。猜错、试错、改进——这才是科学思维生根的土壤。未来,我们要把这样的‘融智课堂’带给更多孩子,让慢教育滋养快成长。”
此刻,科学梦的种子已悄然发芽。或许有一天,这群曾蹲在地上调试空气炮的孩子,真能设计出守护蓝天的“超级炮弹”。因为最好的教育,从来不是告诉答案,而是点燃渴望。
一堂好课的诞生,离不开团队的力量。特别感谢罗湖区教研员王仁宇老师的专业引领,为课程注入科学严谨的底色,为新教师提供发光发热的平台和机会;感谢指导老师王智豪的全程支持,用智慧点亮课堂细节。更感谢并肩奋斗的伙伴们——湖贝小学吴芸老师、桃园小学邝贤婷老师、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曹铠彤老师,从创意碰撞到实践打磨,每一步都凝聚着集体的热情。此外,莲南小学科学组的全力协作以及莲南教育集团总校长冯永、副校长孙瑶的鼎力支持,让这场“科学梦”得以完美落地。教育之路,因携手同行而更加温暖!
文:赖晓珑
图:林振朗
审核:鞠淡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