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2日,在罗湖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破茧”行动总结暨桂园教育集团联合教研活动之青年教师跨学科项目式教学展示活动中,深圳市红桂中学的陈秋华老师带来了一堂令人耳目一新的教改探索课——“智趣校园:机器人探索工坊”。
课堂中,授课教师陈秋华老师以学校创客节中机器人“大黄蜂”的精彩表现为引子,结合校园改建时学校人工智能室机器人被拆成零件的现实情境,将“拥抱AI时代,让机器人走进校园”设为核心任务,瞬间点燃学生们的探索热情。
课程伊始,陈老师引导学生思考恢复机器人所需前置知识,巧妙调动课堂气氛。接下来,他深入浅出地讲解机器人的控制系统、感知系统等构成部分,为学生后续实践操作奠定理论基础。在搭建机器人环节,各小组分工合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模型搭建;编程阶段,学生们认真学习操作步骤,让机器人顺利“动起来”;展示环节,大家奇思妙想,为机器人赋予多样校园服务功能。课程结尾,借助AI评价平台进行总结评价,为课程画上圆满句号。
在人工智能与科技革命重塑教育生态的今天,以任务驱动为导向的综合实践学科项目式学习(Task-DrivenProject-BasedLearning,TD-PBL)正成为撬动传统课堂转型的支点。这一教学模式以真实情境中的复杂问题为起点,通过跨学科知识整合与实践创新,构建了“做中学、创中思”的教育新范式,为学校科创教育的深化提供了战略路径,此次课程展示就是我校陈秋华老师对这一教改方向的一次有益探索。
TD-PBL的价值不仅在于教学形式的革新,更在于其对教育本质的重构。从认知层面,它通过真实问题解决激活学生的高阶思维,培养其面对不确定性时的批判性思考与决策能力;从能力层面,强调团队协作、资源整合与成果转化,使科创素养从概念走向行动;从评价层面,通过建立过程性、多维度的评估体系,将技术应用、创新指数等纳入考核,呼应了“新课标”对实践能力的量化要求。这种教学模式使课堂从“知识容器”转变为“创新孵化器”,为培养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奠定基础。
综而观之,任务驱动型项目式学习如同教育创新的催化剂,既重塑了知识建构的底层逻辑,又为科创教育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范式。当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创造的酣畅,当课堂因跨界融合迸发思维的火花,教育的真正使命——唤醒创新基因、孕育未来变革者——终将在这样的实践中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