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罗湖区项目式学习“种子教师培养对象”第三期培训活动”在红桂中学北校区报告厅圆满落幕。此次活动由罗湖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红桂中学承办,罗湖区教科院院长李春娥、副院长陈小波等领导出席,全区中小学、幼儿园200余位种子教师、试点学校代表及学科教研员参与,共同探讨PBL与数智教育融合的创新路径。
精彩课例,开启实践探索新征程
活动以红桂中学刘丹妮老师的八年级数学课《用数学解开包裹的价格密码》拉开帷幕。刘老师引导学生分析快递行业数据构建动态定价模型,让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中深化数学应用能力,数学教研员洪飞评价其“以实践驱动高阶思维,凸显PBL的问题解决导向”。
翠竹外国语实验学校李丹萍老师的小学英语说播课《制作物品再利用海报》,将环保主题与语言学习结合,学生通过制作海报提升英语表达能力的同时树立环保意识,雷元怡主任称赞其为“学科育人与PBL融合的创新范本”。罗湖外语学校李丽老师的高中化学项目《分子缝合师》,则通过有机合成与医学应用的结合,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感受科学魅力,展现了PBL在STEM教育中的深度实践。
专家引领,明确发展方向新坐标
区教科院郭钰铭同志作《项目式学习区域推进策略与实施路径》专题报告,系统阐述了PBL在罗湖教育体系中的落地思路。肖莉同志结合AI技术,现场演示“数智课堂”平台如何实现学生学习数据可视化分析,并分享跨校项目协作案例,为教师提供“技术+教学”的融合参考。
领导总结,锚定教育创新方向
活动最后,罗湖区教科院副院长陈小波发表总结讲话。他指出,项目式学习是罗湖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抓手,需着力培养师生“学习力、思考力、AI力”,通过“综合化、结构化、情景化”教学路径,推动“向未来”的教育理念落地,实现学科育人与五育融合。
此次培训活动为罗湖教师搭建了实践交流与理念提升的平台,未来全区将以“问题驱动、技术赋能、评价创新”为核心,持续深化PBL教学实践,助力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与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