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5日上午,罗湖区小学语文新教师“破茧”教学研讨活动在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一部校区四楼礼堂顺利开展。活动由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承办,罗湖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与学前教研室主任张静,螺岭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总校长薛端斌,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校长赖冬华及各级行政领导出席,2022届至2024届小学语文新教师与螺岭全体语文教师齐聚一堂,通过课例展示、评课研讨、专家总结等环节,共探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与成长。
《小壁虎借尾巴》:趣味识字与深度探究并行
南湖小学黄碧萍老师执教一年级课例《小壁虎借尾巴》。在字词学习环节,黄老师巧妙拆解“借”“您”等字的结构与文化内涵,结合“开火车读”“小螃蟹爬”等趣味朗读形式,让低年段学生在字理溯源与情境诵读中掌握生字,实现“音形义”一体化认知。
课文理解部分,她以“小壁虎怎么借尾巴、找谁借尾巴、结果如何”为主线,通过标注问号、分角色朗读等方式,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疑问句的礼貌语气,自然渗透文明用语启蒙与科学常识,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语文学习兴趣。
课后,罗湖小学胡金铭主任以《探索性实践驱动新教师专业成长》为题进行评课。胡主任谈到,黄老师的课例展现出新教师的“三重成长”:一是突破教学勇气,在张静主任“保底不设限”指导下自主选课、设计教案,经学校备课团队多轮磨课,于区级展示中实现自我突破;二是彰显教学智慧,以情境链串联全课,让识字从机械记忆转为情境建构,朗读指导从语气技巧深入到情感体验;三是实践教学创新,通过课前“动物尾巴作用”调查任务延伸跨学科实践,落实核心素养。
同时胡主任提出两点优化建议:一是加强对课堂动态生成的捕捉与引导;二是优化PPT视觉设计,提升信息传递的精准度与感染力。这些建议为新教师的专业进阶提供了靶向明确的改进路径。
《海的女儿》:AI赋能与文本解读的双向探索
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姚嘉怡老师执教的四年级课例《海的女儿》,以“AI+整本书阅读”为亮点,通过三大任务引导学生探秘童话世界:任务一“设计‘深海背景板’,品海底世界之奇妙”:聚焦海王宫殿、殿外花园、花园一隅等场景的细腻描写,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海底世界的瑰丽奇幻;任务二“妙绘小公主画像,感受人物形象”,从外貌、神情、动作切入,层层剖析小人鱼公主对人类世界的渴望,勾勒其纯真而勇敢的形象;任务三“生死抉择——关于不灭灵魂的追问”,通过“小公主内心的渴望究竟是什么”“如何获得‘不灭的灵魂’”等追问,揭示童话内核。课后作业创新地要求学生运用AI技术生成故事开篇图,将文学想象与现代科技结合,为整本书阅读教学注入新活力。
在评课环节,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阳梅老师以《深入童话深海,点亮灵魂之光》为题,高度评价姚嘉怡老师的课堂,指出其四大亮点:一是以整本书阅读理念重构教学设计,通过“以课带本”模式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二是运用支架式教学法,将环境描写与人物特质提取有机融合,引导学生迁移阅读策略,掌握文本分析方法;三是通过情境化提问、对比思考、原文探究等层层递进的方式,突破“体会童话真善美”的教学难点;四是注重语言积累,以多形式朗读和词句分析,让学生感悟文学语言的精妙。
针对AI技术应用,阳老师肯定“AI生成插图”作业的创新性,建议课堂中增加教师示范环节以优化学生实践。此外,她还为青年教师提供活跃课堂的建议,倡导通过幽默语言、即时鼓励和开放讨论等方式,营造轻松互动的教学氛围。
专家引领:立足课堂,展望教育未来
罗湖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张静主任在总结中强调,本次“破茧”活动不仅是新教师的展示舞台,更是全区语文教研的交流契机。
她从三方面提出期望:
一是“于变局中开新局”。张主任指出经典课文教学需在夯实字词基础上创新方式;教学须精准对接学情,备课“备学生”要先于“备教材”;在AI技术应用上,文科教学应规避“技术替代思考”,建议将AI定位为“修改助手”,让科技真正服务于思维培养。
二是“感恩生命中所有美好的遇见”,张主任强调个人成长离不开学校平台托举与同行协作,呼吁教师以“感恩之心”对待每一次教研支持,在“共研共学”中实现专业增值。
三是“永远不要怀疑脚踏实地的能量,前行必有光”,张主任寄语新教师珍惜每一次历练机会,以积极进取的态度深耕教学,在反复磨课、持续反思中积累经验,用勇于尝试的闯劲和脚踏实地的干劲,为罗湖语文教育注入青春动能。
此次研讨活动通过“课例示范-深度评课-专家引领”的立体教研模式,为新教师搭建了“破茧”成长的平台。未来,罗湖区小学语文教师将继续以课堂为阵地,在实践中探索,在反思中精进。
图片:卓心怡
撰稿:黄婕妤
审稿:邓莉、韦入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