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3日,深圳市罗湖区体育与健康学科“数智课堂”展示与研讨活动在深圳市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成功举办。活动以“数智融合・体教创新”为主题,通过课堂展示和专家研讨,展现了体育教育的专业性和创新性。螺岭作为承办方,展示了其高效的组织、细致的服务和扎实的教学,体现了对体育教育的深入思考和实践。
一、活动概况:多维筹备,筑牢保障
早上8点过后,罗湖区体育教师们陆续到达螺岭校园。接待组教师热情迎接,签到和资料发放流程井然有序。活动通过线上和线下同步直播,技术团队确保设备调试无误,方便全国教师观看。
赖冬华校长表示,通过“数智课堂”展示,旨在传递“健康第一、科技赋能”的教学理念。为此,学校成立专项工作组,确保场地、教学和后勤工作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二、课堂展示:四堂精品课,尽显数智魅力
第一阶段:活力课堂,点燃运动热情
庞增南老师的《篮球基础运球》:以“我和篮球是好朋友”情境贯穿,通过高、低运球技术教学与趣味竞赛,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手包球按压”要领。课堂上,学生佩戴的运动手环实时反馈数据,教师通过屏幕动态调整练习强度,尽显“数智课堂”精准化优势。
刘俊芳老师的《“蛇”趣穿梭,勇闯奇关》:以蛇形跑技术为核心,融入“金蛇夺宝”“旋风跑”等合作游戏,通过标志桶、雪糕筒构建障碍赛道,培养学生灵敏协调能力。课堂中,小组协作策略与运动密度监测结合,让技术学习与团队精神同频提升。
课间环节:校园文化,传递体育精神
9时30分,参会教师漫步校园,参观螺岭体育文化长廊。从“班班有活动、周周有比赛”的常态化赛事体系,到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广东省篮球推广学校等十余项荣誉,直观展现了螺岭“学练赛”一体化的育人成果。
“一年级形韵、二年级武术、三年级羽毛球、五年级乒乓球、六年级篮球”年级特色课程图文展板,更让来宾感受到校本课程的深耕细作。
第二阶段:多元课堂,绽放教学智慧
9时45分,第二时段课程继续精彩:
邓如玉老师的《低姿势匍匐爬行游戏》:创设“小小特种兵”军事情境,将国防教育与爬行技术融合。学生佩戴护具模拟“穿越火线”,通过标志桶搭建的“红外线警戒网”进行低姿势匍匐练习,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厚植爱国情怀。教具创新与情境化教学,让低年级课堂趣味盎然。
彭慧蓉老师的《迎面接力》:聚焦传接棒技术,通过“原地静态传接—行进间慢速传接—快速接力赛”梯度设计,结合障碍跑实战应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课堂中,教师实时抓拍学生动作细节,通过大屏幕即时纠错,展现数智技术在动作分析中的高效应用。
四堂课均通过“学、练、赛、评”一体化设计,将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大核心素养融入教学,既有技术分解的精准指导,也有情境化游戏的趣味赋能,获得现场教师频频点赞。
学校教师陆丽花老师在会上给大家作了《体育课堂中的多维创新与教师成长》,详细地介绍了本次筹备会的点点滴滴与学校体育文化,让与会的教师深受启发。
三、专家引领:深度研讨,共话教育未来
10时40分,一楼多功能厅内,专家评课与专题讲座将活动推向理论高度。罗湖区体育教研员刘清岳、南方科技大学的董伦红教授分别从“数智技术与体育课堂深度融合”“大单元教学的设计与实施”展开分享。
刘老师指出:“螺岭的课例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无论是心率监测的实时反馈,还是情境化任务的分层设计,都让‘教、学、练、赛’更具针对性。”
董教授结合四堂课例,深入浅出地解析了大单元教学中的教学要求,为教师们提供了可借鉴的实操路径,并带来 “每天综合体育活动不低于 2 小时” 讲座。他梳理 2020 年以来国家及广东相关要求,介绍北京、上海等多地实践,如每天 1 节体育课、大课间等,强调系统设计活动结构与内容,还给出解构图景、制定方案等建议,助力学生体质提升与习惯养成。
四、展望未来:以智促教,共赴新程
“数智课堂”展示是教学成果的汇报,也是体育教育创新的动员。螺岭体育科组表示,尽管未来有挑战,但会继续努力,让数智技术为体育课堂带来更多活力。
这场教研活动以“健康第一”为初心,“数智融合”为动力,不断前进,飞向体育教育更广阔的未来。
撰写:庞增南
图片:卓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