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化诗教育人实践,5月9日,罗湖区小学语文“中华诗教”教培巡讲活动(第七期)在深圳市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举行,李涔瑜老师主持,螺岭教育集团全体语文教师参与此次培训。主讲人罗湖小学朱林波老师以《格律诗吟诵揭秘》为主题,通过理论讲解与实践互动,带领教师们探索古典诗词的格律奥秘。
四维解析,探秘格律诗精髓
朱林波老师的讲座围绕格律诗的核心要素展开,以“演变历程”“押韵规则”“平仄规律”“诵读方法”四大模块,层层递进。他以《淮南子》中“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的记载为引,揭示诗歌起源于劳动吟唱的历史渊源,并对比不同朝代诗体特征,从字句、对仗、押韵、平仄四维度解析唐宋格律诗的体式差异。
在“押韵规则”环节,朱老师结合古今汉语四声体系,通过《泊船瓜洲》等经典诗句,分析平声、仄声的发音规律,强调“平仄相谐”对诗作韵律的重要性。现场教师跟随示例反复诵读,直观感受“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押韵技巧。
以例释理,破解平仄密码
“平仄规律”是本次培训的高光环节。朱老师选取白居易《大林寺桃花》,逐句拆解“同句相间、同联相对、邻联相粘”的平仄规则。通过板书标注与朗读示范,教师们清晰理解了“仄仄平平仄”与“平平仄仄平”的交替规律,以及上下联间的“粘对”关系。在辨析入声字时,朱老师特别指出,入声字作为仄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解古诗平仄的关键。朱老师以“月”“白”“石”等常见入声字为例,示范其短促有力的发音特点,并邀请教师尝试用粤语或客家话读入声字,直观感受入声短促的特点。
吟诵传情,共赴诗教新境界
培训尾声,朱老师围绕诵读方法展开讲解。他指出,诵读格律诗需读准节奏,读出诗韵,达到情韵律合的境界。在培训现场,朱老师以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进行范读,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融入到抑扬顿挫的吟诵之中,将本次培训推向高潮。
此次教培巡讲活动,为螺岭教育集团的语文教师们提供了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有助于提升教师们在格律诗吟诵教学方面的专业素养,为罗湖区小学语文“中华诗教”工作的深入开展注入新的活力。
图文/王贇
审稿/邓莉韦入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