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9日下午,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四(14)班师生及家委代表走进深圳市罗芳水质净水厂,开展“每周半天计划”实践课程——“污水变形记”研学活动。在班主任钟旻颖老师及课程开发团队代表曾倩文、李雨璇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通过讲座学习、实地观察和互动讨论,走进了污水处理的奥秘之旅。
科学讲座:揭秘“水宝宝的清洁之旅”
活动伊始,污水处理厂工作人员以生动有趣的讲座为同学们揭开了污水处理的神秘面纱。通过风趣的动画视频、图文并茂的讲解,同学们了解到污水需经过“格栅过滤—沉砂池分离—微生物降解—紫外线消毒”等多道复杂工序才能重返自然。面对孩子们热情洋溢的提问,工作人员耐心细致地解答,并展示了水样在处理前、过程中以及处理后的显著对比,引得同学们发出连连惊叹。此举为孩子们对水净化过程的好奇心催生了新的萌芽。
课堂延伸:全球视野下的水资源对话
接着,李雨璇老师趁热打铁,组织同学们围绕全球水资源分布与水污染现状展开深入讨论。同学们结合教师播放的两个视频,积极分享了对“地球淡水稀缺”、“自然污染与水污染的直接与间接关系”等问题的深刻思考。当同学们得知“全球仅有不到1%的淡水可供人类使用”时,无不连连惊叹,不少孩子更是忧愁地皱起眉头,陷入沉思。在分享视频观感时,孩子们踊跃举手,积极发言提问,科学的种子在良好的互动氛围中悄然萌芽。
实地探秘:零距离见证科技力量
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四(14)班师生依次参观了紫外线消毒渠和生物反应池等关键设施,并在安全的间隔中观察了消毒渠的内部构造,对其深度和结构提出了好奇的问题。同学们询问:“浑浊的污水是如何逐步变得清澈的?”以及“净水的每个工序在水净化过程中扮演什么角色?”等问题,净水厂的工作人员逐一耐心解答同学们的疑问,同学们一边认真记录观察笔记,一边用纯真的语言描述他们的所见所感。他们纷纷感叹科技的神奇,同时也对环境保护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通过此次实地参观,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的学子们对污水处理过程有了深刻的认识,并深切体会到科技所蕴含的巨大力量。他们纷纷表示,将从自身做起,珍惜宝贵的水资源,积极保护环境,为地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次“污水变形记”实践课程,不仅是一场形象生动的科普教育,更是一次触及心灵的精神洗礼,让科技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悄然生根,茁壮成长。未来,“污水变形记”课程开发团队将依托“每周半天计划”平台,持续优化和完善课程内容。
撰稿:李雨璇
图片:四(14)班家委
审核:盛伟、肖江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