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深圳市草埔小学学子走进梁金生烈士纪念馆,开展“每周半天计划”校外实践课程活动。该活动通过沉浸式学习、互动问答与史料探究相结合的形式,深化爱国主义教育,传承本土红色基因,引导学生在行走中感悟革命精神。
草埔小学课程发展中心朱铧青主任向学生讲解梁金生烈士的传奇人生。“作为精通中、英、法、越四国语言的中医教育家,梁金生将语言天赋转化为革命武器,在东南亚华侨中传播抗日思想。”当朱铧青展示展馆内梁金生照片时,学生们纷纷举手表示曾在学校的校史馆见过他的画像。
徐军副校长在梁金生青少年事迹展区与同学互动:“我们班是否有梁姓本地同学?你们的祖辈是否与烈士有过生活交集?”这一问题引发热烈讨论。徐军副校长借势引导:“每个姓氏都可能承载着红色记忆,家乡的每寸土地都是历史教科书。”
高红妹校长依托珍贵档案为学生还原梁金生革命年代事迹。“1937年,梁金生以私塾教师身份作掩护,在现草埔小学旧址建立地下联络站。”随着高校长的讲解,泛黄的教案手稿、抗战时期教学用具等文物将历史场景具象化,学生们认真记录下“教育救国”的批注。
整个参观过程中,学生借助学习单,通过主题关卡完成知识建构。有同学在填写“梁金生精神感悟”板块时写道:“他像一颗种子,把文明精神种在战火中,我们要让这种子在新时代开花。”
学生朱宇河被梁金生烈士“整洁仪容、严谨作风”的细节打动,决心从整理书桌、规范作业书写、爱护红领巾等小事做起,培养良好习惯。他说:“这些微小的改变,既是对先烈的致敬,也是为成长奠基。”林诗函凝视烈士的旧军装和搪瓷缸,说:“我真正理解了何为艰苦朴素,今后要珍惜每一粒粮食、每一件文具,用实际行动感恩今天的幸福生活。”
黄维琳从烈士发黄的日记本中汲取力量,决心改掉“遇难则退”的毛病,制定学习计划并坚持练琴。叶欣彤则被烈士的“巧思克敌”精神感染,表示要积极参与科技小发明,培养创新思维,“上课大胆提问、实验勇于尝试,用多角度解决问题”。
张梓萱在烈士的入党誓词前心潮澎湃,决心从升国旗、唱国歌、爱护校园做起,用日常小事诠释爱国情怀。罗毓馨反思班级责任,立誓“主动捡纸屑、帮同学、献计策”,她说:“从管理好自己开始,再到服务班级,这就是新时代的担当!”
方婷菲站在烈士雕像前,仿佛看见他在战火中冲锋的身影:“真正的勇敢是面对困难不退缩!我要像他一样,数学题反复思考、800米咬牙坚持,把勇气融入学习和生活。”
(撰稿:戚湘瑜/拍摄:张海珍/审核:童媛)